探究設計思維被批評的原因
已發表: 2022-03-11設計思維被稱為革命性的、“失敗的實驗”和一組流行語。 雖然自相矛盾,但這些陳述揭示了對設計思維越來越多的批評。
設計思維
如果您不熟悉設計思維,設計諮詢公司 IDEO 的首席執行官 Tim Brown 將其定義為“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創新方法,它從設計師的工具包中汲取靈感,將人們的需求、技術的可能性以及商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從根本上說,設計思維正在應用設計師幾十年來使用的相同流程,以製造從汽車、電器和數字產品到商業戰略和其他大型系統問題的一切。
搜索“設計思維”會得到散落在白板上的便利貼圖像,或者其過程中的以下五個步驟:
- 移情——通過研究和採訪了解你的聽眾。
- 定義——根據用戶需求構建觀點。
- 構思——頭腦風暴(牆上的便利貼)。
- 原型——建立你的想法的代表。
- 測試——測試你的想法。
預計這種包容性、探索性、迭代的過程將幫助設計師就未來客戶真正想要的東西做出決定。
例如,一位新客戶要求重新設計自行車零件。 銷售已經放緩,他們相信新設計將激發新的興趣並幫助抵禦競爭對手。 在缺乏設計思維的情況下,我們會潛入並為這個特定的自行車零件創造一個新的、巧妙的設計。
然而,採用設計思維過程,我們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 五步設計思維過程表明,新設計的自行車零件無法解決問題。
實際問題:越來越多的市場對新型自行車的複雜性感到害怕,並渴望與他們一起成長的簡單、易於使用的自行車。
答案:創造一種全新的自行車類別,與市場未滿足的簡單、返璞歸真的自行車需求產生共鳴。 設計思維的價值在於識別更大的問題,然後圍繞該理論得出解決方案。
設計思維:簡史
在過去的 50 年裡,設計思維已經轉變為一種接近和解決大問題的方式,為了建立一種正式的、有意義的和情感的聯繫,用戶變成了一種共同設計師。
以下是設計思維的簡史:
- 1969 – Herbert A. Simon 和 Robert McKim 描述了一種可應用於科學和工程的基本“設計過程”。
- 1980 年– Bryan Lawson 致力於建築設計。 這將是人們第一次了解設計師在參與和民主的環境中以更加謙遜的態度工作的想法。
- 1982 – Nigel Cross 向普通教育觀眾介紹了設計思維,從而形成了更廣泛和廣泛接受的設計思維觀點。
- 1991 年– 設計諮詢公司 IDEO 的創始人 David M. Kelly 將設計思維應用於商業問題。 由於 IDEO 成功的媒體報導和備受矚目的案例研究,該術語變得商業化。
遺憾的是,設計思維已經從工業方法演變為膚淺的東西。 從1991年開始,設計思維的流行也成為其最大的弱點。
設計思維的價值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您的組織結構和業務結構。” ——大衛·凱利,IDEO 和斯坦福大學的創始人
設計思維是關於創造一個深思熟慮的環境,讓不同的聲音在桌子上佔有一席之地。 建立同理心、探索問題、原型設計和測試的過程使設計師能夠進行智力調查。
設計思維過程的一些好處是:
包容性設計。 設計思維過程通過頭腦風暴會議和小組參與來釋放人們的創造力。 這種方法通常被描述為一種民主過程,其中“設計師”和“用戶”之間的差距被縮小,有助於破壞自上而下的思維並創造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問題綜合。 設計思維採用一組用戶驅動的標準,並結合了邏輯、線性思維。 為了找到真正的問題,設計師使用這些標準來發現因果關係。
多樣的聲音。 設計思維的構思階段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並將他們包括在頭腦風暴會議中。 這通過支持一組不同的想法來增強創作過程。
低風險。 設計思維是一個低風險的過程。 唯一投資的是一套想法。 什麼都沒有建成,也沒有花任何錢來開發需要現金和資源支出的解決方案。
設計思維批評
在線搜索將揭示設計思維的兩條不同路徑。 很快就會意識到設計思維已經成為其自身成功的犧牲品。 但為什麼?

在某些方面,攻擊當前流行的東西已成為時尚或潮流。
反對設計思維的一個常見論點是,它將設計稀釋為結構化、線性和乾淨的過程。 批評者認為,真正的設計是凌亂、複雜和非線性的,它不是來自一堆便利貼和一些頭腦風暴會議。
設計思維不是設計
Pentagram 的設計合夥人 Natasha Jen 在一段現已臭名昭著的視頻中分享了她對設計思維的批評,該視頻在設計界引發了激烈的辯論和長時間的討論。
即使沒有圍繞她的演講進行誇張,Jen 也提出了一些反對設計思維的合理論點:
- 設計是人類的直覺。 是否真的需要一個昂貴而詳盡的設計思維過程才能理解兒童醫療室應該有異想天開的色彩和更令人愉快的環境? 她認為,花錢得出這個結論是無稽之談。
- 缺乏暴擊。 設計思維已經成為一堆缺乏批評的流行語。 “批評”,或批評他人的工作,是一個混亂的過程,設計師用證據包圍自己。 這個過程幫助設計師評估某件東西是否好,它不是線性的或簡化為一堆便利貼。 她認為,如果沒有批判,設計思維實際上是反智的。
如果我們將設計思維描繪成一個沒有混亂且陷入序列的線性過程,那麼很容易看出 Jen 的來源。 真正的設計不是線性的,也不是乾淨的。 從混亂中出現解決方案。
作為流行語的設計思維
企業喜歡系統、框架和流行語。 1980 年代,美國被引入全面質量管理 (TQM)。 基於持續改進的理念,這一理念改變了整個製造核心。
TQM 無處不在。 課程在一夜之間萌芽。 管理層花費數百萬美元將其推出。 如果一家公司沒有實施 TQM,那麼一定有問題。
TQM 最終成為其自身受歡迎程度的犧牲品。 攻擊很快成為流行。 福布斯認為設計思維處於同一軌道上。
將設計思維作為企業複選框
設計思維的批評者認為,它已成為另一個需要檢查的公司框。 一旦它變成:“你記得勾選那個框嗎?” 心態,它不再發人深省,也不再激發創造力。
企業感到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創新方法,因此他們跳上了下一個流行的框架,並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感覺良好。 但他們真的有什麼好處嗎?
這種將設計稀釋為系統化過程的做法值得攻擊。 設計師知道,要想找到解決方案,需要經過深思熟慮、複雜、反復和混亂的過程。 我們無法從為期兩天的研討會或 TED 演講中學到這一點。 了解同理心並不意味著我們會突然產生同理心。
設計思維 SWOT
經典的營銷工具 SWOT(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用於評估組織的內部和外部機會。 我們可以使這個模型適應營銷之外的概念。 這是設計思維的“SWOT”:
優勢
- 幫助人們以創造性的方式解決問題
- 低風險運動
- 帶來不同的聲音
- 鼓勵產生想法
- 包括的
- 幫助挑選業務問題
弱點
- 一個線性的、結構化的過程
- 將設計過程簡化為包含思維
- 一個要檢查的公司框
- 缺少批判性思維(crits)
機會
- 幫助人們聚集在一起產生想法
- 幫助解決線性過程中的問題
- 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
- 為原本混亂的過程提供結構
威脅
- 已經成為流行語
- 受歡迎程度使其容易受到攻擊
- 當被視為一個要勾選的框時失去相關性
- 不清楚它到底是什麼
結論
在過去的 50 年裡,設計思維一直在形成。 直到 90 年代初,當諮詢公司 IDEO 開始使用它來解決大型業務問題時,它主要與科學和工程相關。 在企業界,系統化和框架受到稱讚,因此不久之後設計思維就成為了最新趨勢。
在某些方面,設計思維已成為其自身受歡迎程度的犧牲品,設計界人士越來越多的批評就證明了這一點。 無論是有保證的還是被視為違背常規的時尚,設計思維缺乏經典設計過程中許多雜亂、非線性的元素這一事實使其與眾不同並與眾不同。
兩種觀點都可以考慮得出一些結論:
- 設計思維有助於解決業務問題。 不應將其視為經典和更傳統的設計形式的替代品,例如工業、產品或數字設計。
- 設計思維是一種與設計相關的過程,但總體上不是設計。
- 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它並沒有試圖取代凌亂的、非線性的和以批評為導向的設計過程。
- 由於“設計”這個詞,“設計思維”這個詞可能會用詞不當。 它應該被認為是一種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幫助解決問題的商業活動。
- 由於它的受歡迎程度和違背常規的願望,它已成為攻擊的受害者。
如果使用得當,設計思維將繼續存在。 它有助於解決問題,帶來不同的聲音,並且風險低。 另一方面,經典的設計過程不同於設計思維過程——它應該保持不變並繼續獨立存在。
•••
進一步閱讀 Toptal 設計博客:
- 設計思維在商業中的價值
- 分解設計思維過程
- 什麼是戰略設計思維以及它如何賦予設計師權力?
- 偉大的問題導致偉大的設計——設計思維過程指南
- 2018 年用戶體驗趨勢: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