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破碎的供应链:中国以外的制造

已发表: 2022-03-11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现有经济强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正在迅速变化。 尤其是由于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及其长期影响以及 COVID-19 的爆发,企业必须重新调整与中国市场的制造关系。

虽然过去许多制造商开始部署中国 +1 政策,但我相信涉及进一步多元化(中国 +x)的方法会产生多种机会和优势。 我将分析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是否适合替代中国目前保持的制造能力。

对于每个备选地点,我将分析 a) 利弊,b) 当前状态,以及 c) 每个主要市场的前景。 我将重点关注以下参数:劳动力、生产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税收、自由贸易协定 (FTA)、政治稳定、法治和感知腐败。

中国制造业对全球市场的意义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数据,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驱动型行业。 因此,纺织品/服装(占全球出口的 40%)以及计算机/电子产品(28%)和电气设备(27%)在中国制造商的市场重要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稳步上升,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驱动的:

  • 人口影响(例如,独生子女政策)
  • 从农村地区到城市的迁移机会有限
  • 监管影响导致最低工资稳步上升

虽然前两个驱动因素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很难量化,但最低工资的上涨是有据可查的。 尽管仍处于适度水平,但自 2006 年以来,中国的最低工资几乎翻了两番,而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的最低工资几乎持平。

中国境外制造


中国境外制造

虽然中国的一些制造业已经通过生产自动化和将重点转移到国内消费市场来适应,但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已不再是微不足道的。 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和非贸易关系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此外,最近的 COVID-19 爆发及其对在中国设有生产设施的公司的供应链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已导致许多董事会在重新调整全球采购和供应链战略方面进行了大量反思。

因此,需要对中国境外的制造进行评估,以减少对中国外包制造和/或中国工厂供应全球市场的依赖。

由于合格且低成本的全球劳动力的可用性被证明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吸引力,因此需要根据该特定标准评估替代地点。 然而,其他参数也同样重要。 因此,关于搬迁机会的讨论还将集中在政治稳定性、公用事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融资、税收和监管框架(经商便利)以及资本流动的自由度上。

中国以外的制造业——下一步在哪里?

根据联合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 (ILO) 的数据,全球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位于亚太地区。 另外 14% 位于非洲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中国境外制造

虽然利用自动化以及贸易走廊和较低的运输成本带来的成本优势,肯定有潜力将制造能力带回欧洲和北美的西方经济体,但本分析的重点将放在劳动力替代上。

制造业搬迁机会

东亚——主要参与者,机会

东亚地区占全球劳动力的 27%,包括中国、香港、朝鲜、韩国、澳门、蒙古和台湾。 香港、澳门、蒙古和台湾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和/或相当昂贵,因此实际上没有从中国转移制造业的潜力。

拥有 1400 万劳动力的朝鲜将有可能进行部分制造业转移。 然而,除了大约 100,000 名朝鲜人或多或少地在各种国际市场上公开工作,作为政府资助的劳务输出计划的一部分,该国在很大程度上被联合国和其他制裁措施排除在国际制造业之外。

另一方面,拥有 2800 万劳动力的韩国完全有能力抓住中国即将替代的制造能力的一部分。

劳动力2800 万高生产力劳动力(下图),单位劳动力成本趋同; >90% 的高等教育入学率; 灵活的劳动法
生产率比主要经合组织经济体高约 10%(见下图),但单位劳动力成本相似(见下图第二张)
基础设施发达的公路、机场和铁路网络; 强大的港口/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东南部的釜山和西部的仁川),方便前往中国和日本
实用程序电力——自给自足但高度依赖化石燃料(70%) 原油——100% 依赖进口(全球第五大进口国) 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几乎 100% 依赖进口(第九大进口国)
竞争力(一) 79.6(最大 100)
外国直接投资信心 (b) 1.54(最多 3 个)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尔尼
(a) WEF 评级包含 12 个竞争力支柱:机构、基础设施、ICT 采用、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技能、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市场规模、商业活力和创新能力。
(b)科尔尼评级; 基于调查的高/中/低评级特定市场的 3 年前瞻性 FDI 可能性

中国境外制造


中国境外制造

底线(东亚)

凭借其高素质和高效的劳动力、生产力和基础设施,韩国为目前在中国以外处理的一些高复杂性制造业提供了替代机会。 鉴于其与中国经济已经牢固的贸易关系以及地理邻近性、制造转移和供应链,应考虑重新路由。

南亚 - 主要参与者,机会

南亚地区被定义为由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组成的地区。

不丹和马尔代夫的劳动力都不足 100 万,因此将被忽略。 尽管拥有超过 1400 万劳动力,​​但阿富汗也因其动荡的安全局势而被忽视。

除了印度是一个主要的潜在劳动力市场外,本节还将讨论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制造业迁移潜力。

因此,让我们先来看看印度,这是将制造能力从中国转移出去的更明显的选择之一。

劳动力5.2 亿劳动力,识字率 75%,中学入学率 75%,高等教育(大学及类似)入学率 28%
生产率9 美元 GDP/小时工作(即,低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 10%)
基础设施铁路网络和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在质量上与中国相当,但仅占中国整体集装箱码头能力的 7%; 中等质量的航空和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与中国相当)
活力电力:100% 自给自足,>70% 依赖化石燃料 原油:全球前五名原油进口国 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全球前 20 名天然气进口国
竞争力(一) 61.4(最大 100)
外国直接投资信心 (b) 1.54(最多 3 分),低于 2012 年的 1.85 分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尔尼
(a) WEF 评级包含 12 个竞争力支柱:机构、基础设施、ICT 采用、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技能、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市场规模、商业活力和创新能力。
(b)科尔尼评级; 基于调查的高/中/低评级特定市场的 3 年前瞻性 FDI 可能性

所以,印度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并准备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下一个工作台,对吧? 好吧,在对印度是否适合和准备接管做出结论之前,有必要再看看一些财政和经济参数,从汇率和通货膨胀开始。

中国境外制造

由于缺乏市场改革的不确定性以及政治风险,利率在 2014 年之前稳步上升。然而,随着莫迪政府在 2014 年大选后实施进一步的市场改革和财政纪律,这种看法发生了变化。

然而,这种势头在 2016 年之后停止,当时政府的“去货币化”(取消大面额纸币)和引入商品和服务税等政策抑制了国内消费。 随着西方市场的持续强劲复苏,外国直接投资投资者决定离开或转移对印度的投资。

中国境外制造

底线(印度)

印度为制造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替代机会,并重复了过去二十年来其外包和 IT 部门所展示的成功。 然而,重要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臃肿的政府部门的强化和私有化、性别问题、缺乏合适的基础设施以及官僚障碍。

尽管如此,我相信,与中国相比,印度与西方世界之间相对较小的摩擦潜力将使西方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印度经济上,从而为投资者提供重要机会。

那么南亚其他国家呢?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
劳动力7500万7000万1700万900万
识字率60% 75% 68% 92%
中学入学率43% 73% 74% 98%
高等教育(大学等)入学率9% 21% 12% 2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2018)

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购买力平价) 4,940 美元3,880 美元2,741 美元11,955 美元
劳动生产率~$8/小时4 美元/小时~3 美元/小时 (*) 19 美元/小时
基础设施欠发达欠发达欠发达内陆欠发达,但正在改善
活力电力:自给自足; 前 30 名油气进口商电力:自给自足,大型部件无接入; 适度的油气进口电力:自给自足电力:自给自足; 中等油气进口商
竞争力(一) 51.4 52.1 51.6 57.1
2020-23 年外国直接投资轨迹 (b) 消极的略积极略积极略积极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
(*) 外推
(a) WEF 评级(最高 100 分)包含 12 个竞争力支柱:机构、基础设施、ICT 采用、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技能、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市场规模、商业活力和创新能力。
(b) AT Kearney FDI 信心评级不可用,因此使用 FDI 轨迹。

中国境外制造

底线(印度以外的南亚)

印度以外的南亚国家提供了年轻而丰富的劳动力,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扩大制造机会的机会。 然而,政治不稳定和缺乏基础设施是重大的投资障碍。

然而,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在服装业和贸易自由化改善的推动下,都显示出经济改善的迹象。 斯里兰卡相对较高的教育成就应该允许扩展到服务业或更高价值的制造业。 这部分适用于孟加拉国。

尼泊尔已成为中东等传统目标市场的主要劳动力出口国,但也越来越多地出口到欧洲市场,以缓解他们缺乏合格劳动力的问题。 一旦该国设法扭转这一趋势,当地的制造中心肯定会获利。 巴基斯坦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劳动力市场,与中国一起制定了中巴经济走廊(CPEC),投资600亿美元用于能源生产和基础设施项目,并宣布实现年增长率超过6%的目标. 这些项目将如何实现并允许制造(和服务)投资者利用市场必须提供的巨大扩张潜力,还有待观察。

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 - 主要参与者和机遇

具有制造业搬迁潜力的主要东南亚劳动力市场包括:

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
劳动力134 米57 米45 米39 米16 米
识字率96% 95% 98% 93% 94%
中学招生。 89% 没有数据86% 82% 82%
高等教育招生。 36% 29% 36% 49% 45%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购买力平价) 11,605 美元6,609 美元7,942 美元16,905 美元28,201 美元
劳动生产率11 美元/小时5 美元/小时10 美元/小时13 美元/小时22 美元/小时
活力~ 100% 电力自给自足,主要天然气生产国和原油进口国~100% 电力自给自足。 油气自给自足100% 电。 自给自足,主要原油进口国,天然气自给自足~90% 电力自给自足,Top20 O&G 进口商~100% 电力自给自足,Top40 原油进口国
竞争力(一) 64,9 58,1 62,1 67,5 74,4
2020-23 年外国直接投资轨迹 (b) 积极的积极的积极的平坦的积极的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
(a) WEF 评级(最高 100 分)包含 12 个竞争力支柱:机构、基础设施、ICT 采用、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技能、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市场规模、商业活力和创新能力。
(b) AT Kearney FDI 信心评级不可用,因此使用 FDI 轨迹。

中国境外制造

底线(东南亚和太平洋)

鉴于靠近中国南部现有的制造中心,东南亚国家自然而然地成为那些希望将其仅限中国的供应链多样化的公司的候选者。 最初由美中贸易敌意驱动,后 COVID-19 世界将看到更多的自我反省和行动以多样化曝光。

特别是近年来,越南的 GDP 增长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8 年超过 7%。例如,三星向越南的研发和制造设施投入了超过 170 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使其成为其主要全球手机生产中心。 韩国的总投资额超过 600 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和新加坡的投资者。 中国投资者也越来越有兴趣将生产转移到越南,以对冲美国征收的关税。

然而,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短缺、腐败以及难以驾驭的税收和监管框架等常见障碍为国内企业家和外国投资者的扩张提供了重大障碍。 地区不稳定,例如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关于南海领土主张的持续争端,影响了对自然资源和国际航线的获取,增加了额外的复杂性。 然而,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最近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进步看起来很有希望。 鉴于年轻且可用的劳动力与坚实的教育框架相结合,绝对应该让他们成为寻求多元化供应链的国际投资者的关注点。

虽然过去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亚洲制造业市场上,但展望未来,另一个特定地区脱颖而出,具有成为替代制造业中心的巨大潜力。

撒哈拉以南非洲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2018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约占全球劳动力的 12%。 然而,未来 10 年及以后,全球劳动力供应将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这主要是由一方面西方和亚洲国家之间以及另一方面撒哈拉以南国家之间的人口差异驱动的。 这种中长期趋势反映在以下三个简单的图表中。

  • 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较高的出生率导致该地区的平均年龄显着降低。 虽然这将在营养、城市化/住房、水资源、可靠电力、教育机会和总体政治稳定方面带来重大挑战,但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这也是一个独特的竞争优势。

中国境外制造

  • 由于这些人口结构的变化,到 2030 年,该地区在全球劳动力中的份额将比 1990 年几乎翻一番。鉴于增长轨迹,这一趋势可能会在 2030 年后加速。

中国境外制造

  • 鉴于大多数撒哈拉以南国家(小规模和相对低效的)农业就业占很大比例,过去三十年在东亚和东南亚观察到的类似劳动力迁移到制造业就业是一种可能的情况。

中国境外制造

底线(撒哈拉以南非洲)

虽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利用其人口红利方面仍存在重大障碍,但卢旺达、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成功案例令人鼓舞,对于寻求多元化和降低其供应链的风险。

一个特别有趣的产业集群正在红海周围发展,将位于 KSA 的各种工业城市(KAEC、吉赞等)与北非和东非国家具有成本效益的能源和广泛的劳动力市场相结合。

中国境外制造

结论

这就是我们“Phileas Fogg - 全球”寻找替代方案以使仅限中国的供应链多样化的结束。 随着世界正在摆脱 COVID-19 的停滞并面临中美之间日益敌对的关系,现在是时候为更加动荡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未来打造面向未来的企业了。

正如我们在过去几个月中看到的那样,多元化和冗余的供应链结构对于度过未来的风暴至关重要,因此应该成为高级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