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社會是新現實嗎?

已發表: 2022-03-11

關鍵要點

只有一分鐘? 以下是文章的要點:

  • 許多國家(瑞典和印度)和地區(歐盟)正在採用無現金習慣或政策。 在“非接觸式”支付技術、不斷提高的數字化滲透率、使用現金的成本和政策舉措的推動下,無現金社會的想法不再是空想。
  • 在短期內,我們可能會見證向現金較少的社會的過渡,而不是向無現金社會的轉變。 現金仍佔全球消費者交易總額的 85%。 在現金的成熟替代品中,卡是增長最快的支付工具。
  • 無現金經濟的優點:擴大貨幣政策的範圍,減少逃稅,減少犯罪和腐敗,節省現金成本,加速公民現代化。
  • 無現金經濟的缺點:可能侵犯隱私,增加大規模個人和國家安全漏洞的風險,以及依賴技術的金融包容性。
  • 向無現金經濟的遷移包括從純粹的金融到社會性質的各種考慮。 因此,一個國家的具體技術、金融和社會狀況將反映其具體的好處、缺點和實現這種轉變的方法。
  • 向無現金過渡的兩個案例研究1) 印度,由政府數字化和非貨幣化措施驅動, 2) 瑞典,由高科技文化和數字消費者習慣驅動。 在瑞典,政府和中央銀行發揮著促進作用。
  • 最適合無現金的國家包括美國、荷蘭、日本、德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捷克共和國、中國和巴西。

金錢就是技術。 會被取代嗎?

從易貨交易到現金再到支票再到網上銀行,貨幣是一種不斷發展的技術,數千年來一直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 儘管預計現金在不久的將來仍將是一種重要的支付工具,但諸如“非接觸式”支付系統、移動普及率提高和現金成本高(個人的 ATM 費用、企業的現金存儲、政府的貨幣印刷等)等因素.) 正在促使社會重新考慮其無處不在。 一些專家支持現金較少的操作,認為應該逐步淘汰大面額紙幣,因為較小的紙幣會逐漸被廢棄。 其他人則更為極端,他們向現金宣戰並主張徹底禁止實物貨幣。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可能正在接近一個現金較少的未來,而不是一個完全無現金的未來。 而且,雖然在這種轉變中取得了進展,但它幾乎不是普遍的或統一的。 向無現金經濟的遷移包括從純粹的金融到社會性質的各種考慮。 因此,一個國家的具體技術、金融和社會狀況將反映其具體的好處、缺點和實現這種轉變的方法。

以下關於無現金社會的討論與實物現金被其數字等價物取代的轉變有關。 貨幣仍將作為記賬單位和價值儲存手段,但不再作為實物交換媒介。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當前的全球支付趨勢、無現金社會的利弊、國家準備情況分析以及印度和瑞典的案例研究。

全球支付趨勢

儘管採用了數字支付方式,但全球現金使用率仍然很高。 事實上,現金仍佔全球所有消費交易的 85%。 在全球範圍內,流通中的現金保持穩定,主要市場的現金流通量佔 GDP 的比例甚至有所上升。 它繼續具有彈性,因為它為付款人提供了匿名性和普遍性。 根據 2016 年的一份報告,預計現金在不久的將來仍將是一種重要的支付方式。 然而,基於即時支付的服務比現金更有效,預計將加速向數字支付的轉變。

美國、英國、瑞典和歐元區的流通現金佔 GDP 的百分比

2014 年全球非現金交易量達到 3870 億筆,增長率達到前所未有的 8.9%。 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發展中市場接近 17% 的增長,而成熟市場則為 6%。

2010-2014 年按地區分列的全球非現金交易數量(十億)

自 2010 年以來,在現金的成熟替代品中,卡——尤其是藉記卡——一直是增長最快的支付工具。與此同時,支票的使用量在過去 13 年中一直在下降。 最近,移動讀卡器、處理大量信用卡和借記交易的電子網絡以及數字化私人貨幣的出現威脅著現金的普及。

圖 3 的圖像:按支付工具劃分的交易數量

儘管在可預見的未來現金仍將普遍存在,但某些國家無疑正在向無現金社會遷移。 瑞典長期以來一直接受無現金交易,歐盟對大額現金支付施加了限制。 2014年,中國擁有第四大非現金交易市場,僅次於美國、歐元區和巴西。 金融分析師估計,到 2020 年,中國電子商務的價值將超過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法國電子商務的總和。 那麼,如此重大轉變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無現金社會的優點

擴大貨幣政策的範圍:在正常情況下,人們選擇現金的便利性(零利率)而不是其他提供更高收益率的安全資產。 在經濟低迷時期,政府很難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因為人們選擇持有現金。 因此,由於紙幣的存在,政府和中央銀行刺激經濟增長的權力有限。 這被稱為零下界理論。

然而,在無現金社會中,消費者無法從金融系統中提取資金並將其儲存為實物現金,這將使政府和中央銀行能夠通過貨幣政策更好地控制經濟。 特別是,可以更有效地引入在經濟低迷時期採用負利率的不尋常解決方案。 在負利率環境下,人們會付錢給銀行以儲存存款,而不是從存款中賺取利息。 這是為了激勵銀行提供更多貸款。 它還旨在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借貸和花錢,而不是囤積金錢。 簡而言之,無現金社會將使政府和中央銀行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負利率。 如果-0.5% 不能產生足夠的刺激,也許-1% 會。 如果-1% 仍然不能解決問題,那麼可能是-3%。 從理論上講,負利率對它們可以降到多低沒有限制。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 Marvin Goodfriend 支持負利率,認為負利率將允許央行獨立實施貨幣政策以穩定國內就業和通脹。

減少逃稅:數字貨幣和貨幣服務將提高交易的透明度,為政府提供更高的跟踪和分析公民金融活動的能力。 最終,這將減少逃稅並增加對政府的稅收支出。 2016 年,無黨派經濟和金融研究中心 (CSEF) 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了電子支付對歐洲逃稅的影響。 CSEF 發現,使用借記卡和信用卡等電子支付減少了逃稅,並且現金提取和逃稅之間存在正的統計關係。

儘管難以確定,但專家估計,美國每年的逃稅金額在 1000 億至 7000 億美元之間。美國國稅局估計,2006 年,未自願繳納的稅款超過 4500 億美元,稅後仍有 3850 億美元的缺口收集努力。 在稅率更高的歐洲,這些成本會更高。

黑市犯罪減少:紙幣的匿名性和不可追踪性促進了腐敗活動的運作。 在無現金社會中,取消這種交換媒介會擾亂他們的正常運營,並迫使他們重新思考他們的商業模式。 正如彼得桑茲為哈佛肯尼迪學院所寫的那樣,如果沒有大面額紙幣,從事非法活動的人將面臨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被發現風險。

黑市或影子經濟的規模很大。 據估計,其在美國的規模約為 GDP 的 8%。 在稅收更高、監管更繁重的歐洲,據估計,地下經濟的規模遠大於美國。

根據哈佛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戈夫的說法,大多數經合組織國家流通的貨幣數量與可追溯到國內經濟合法使用的貨幣數量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不在國內合法經濟或全球經濟中的貨幣主要是在國內地下經濟中。 截至 2013 年 3 月,流通中的美元為 1.3 萬億美元。 這相當於生活在美國的每個男人、女人和兒童大約需要 4,000 美元。 此外,近 78% 的總貨幣價值是 100 美元的鈔票,這意味著每人有 30 多張 100 美元的鈔票。 相比之下,10 美元及以下面額的貨幣在所用貨幣總價值中的佔比不到 4%。

表 1 的圖片:流通中的貨幣

節省現金成本:國家可以通過節省現金成本從向無現金交易的轉變中受益。 這些現金成本包括個人的 ATM 費用、企業的現金存儲和運輸費用以及政府的貨幣印刷費用。 根據塔夫茨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的研究,美國每年的現金總成本為 2000 億美元。 墨西哥的現金成本估計為每年 3-60 億墨西哥比索,印度每年超過 2000 億盧比。

圖 4 的圖像:現金成本摘要。美國利益相關者的年度現金成本,明細

支持者聲稱,無現金交易和消除現金成本可能對窮人和小企業有利。 這些是不成比例地承擔現金成本的各方。 對於個人而言,現金徵收累退稅,對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影響最大。 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取錢的費用是有銀行賬戶的人的 4 倍,支付工資卡和 EBT 卡現金取款費用的風險要高出 5 倍。

對於企業來說,紙幣必須被存儲、保護和記賬。 許多在貧困社區和農村地區經營的夫妻店往往負擔不起安保和現金運輸服務。 從等式中去除現金可能會為邊緣化群體節省開支。 正如弗萊徹學校的 Bhaskar Chakravorti 所說,“是時候承認現金悖論了:雖然現金可能被認為是窮人最好的朋友,但它也給窮人帶來了不成比例的負擔。”

促進採用新的無線技術:無現金社會可以加速數字化進程,推動那些可能不願意(或以前不需要)現代化的人。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數據,數字金融可以為個人和小企業提供額外的 2.1 萬億美元貸款,因為供應商獲得了更高的能力來評估更多藉款人的信用風險。 金融服務提供商也將從傳統賬戶向數字賬戶的轉變中受益,每年可能節省 4000 億美元的服務費。

無現金社會的缺點

除了無數潛在的好處之外,這種轉變可能伴隨著幾個缺點:

侵犯隱私:在所有貨幣、支付和貨幣服務都數字化的無現金社會中,政府和組織尋求從可追溯數據中獲利的“老大哥”監視活動令人擔憂。 一些無現金社會的反對者認為,將個人匿名消費現金的能力視為社會自由的核心。

悉尼大學前講師 Elaine Ou 將無現金社會等同於將個人貨幣控制權交給金融機構。 正如她在社論中所說,“沒有紙幣的世界就是沒有錢的世界。 錢屬於其當前持有人。 鈔票是否在過去的某個時間丟失或被盜並不重要。 錢是流通的; 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稱為貨幣! 但是,銀行存款將資金託管給銀行。 賬戶餘額實際上不是金錢,而是金錢債權。”

重要的是,貨幣債權意味著無現金社會中的每筆交易都必須通過金融看門人。 如果銀行和其他私人機構持有我們的資金,他們也有權自行決定拒絕交易。 那麼,某些付款將不可避免地得到正當程序。 畢竟,以前防止洗錢的嘗試有時會導致合法個人、企業和慈善機構無法獲得金融服務。

安全漏洞風險增加:無現金社會可能會增加個人和國家安全的風險。 從個人安全的角度來看,我們在丟失信用卡或手機時已經經歷的風險只會在沒有紙幣的環境中加劇。 如今,成為數字黑客的受害者可能會導致付款被拒、身份盜用、賬戶接管、欺詐交易和數據洩露。 這些風險在無現金社會中仍然存在,儘管普通消費者的無現金交易量和暴露點會高得多。 此外,如果家庭和企業沒有現金儲備,網絡攻擊或計算機故障將使消費者失去安全網。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在金融和全球危機期間,現金一再證明其對消費者和社會成員的重要性。 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現金為消費者提供了避風港。 例如,由於金融不確定性,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在 2008 年底的現金需求增加了 12%。

金融包容性下降:雖然如前所述,一些專家認為轉向無現金交易可以消除邊緣化人群的現金成本,但其他人認為這種轉變會加劇現有的金融包容性問題。 雖然使用現金是直接而簡單的,但進入無現金社會會給這些人帶來壓力,要求他們註冊正規的金融服務,而最貧窮的人可能無法做到這一點。

在發展中國家,有 25 億人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服務。 傳統的銀行基礎設施難以為低收入客戶提供服務,尤其是在農村地區。 普惠金融問題也延伸到現代國家:在美國和西歐,分別有近 7000 萬人和 1 億人沒有銀行賬戶。

對抗這些影響的一種方法是促進移動連接。 根據 GSMA 發布的研究,手機和手機銀行已成為為沒有銀行賬戶的人提供支付、轉賬、信貸和儲蓄的強大工具。 結合政府的支持和激勵措施,移動在克服支付挑戰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它提供了一個平台,將數字身份、數字價值和數字身份驗證相結合,以低成本獲得金融服務。

雖然發展中國家大量使用移動貨幣服務似乎違反直覺,但許多離網家庭和小企業都擁有帶有字母數字鍵盤和黑白顯示屏的基本手機。 另一個有利因素包括監管機構,他們越來越認識到非銀行金融服務提供商在促進金融包容性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 因此,他們正在建立更有利的監管框架。 在 89 個可以使用移動貨幣的市場中,有 47 個市場監管允許銀行和非銀行機構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移動貨幣服務。 此外,就像教育和水一樣,促進金融服務或服務所需技術的獲取將有助於政府作為公共產品。

目前,255 種移動貨幣服務現已在 89 個國家上線,2014 年全球註冊移動貨幣賬戶數量也增長到 3 億左右。在全球範圍內,現在有 15 個國家的移動貨幣賬戶比銀行賬戶多,這表明移動貨幣貨幣是金融包容性的關鍵推動力。

圖 5 的圖片:每個地區使用移動貨幣的發展中市場的百分比(2014 年 12 月)

M-Pesa 是新興市場的一個成功案例,它正在改變肯尼亞的金融格局。 該服務由大型移動網絡運營商於 2007 年推出,允許用戶將錢存入存儲在手機中的賬戶,通過 SMS 短信將餘額發送給包括零售商在內的其他用戶,以及將存款兌換成現金。 它被認為是一種無網點銀行服務,客戶可以通過充當銀行代理的廣泛代理網絡提取和存入資金。 2014 年,僅肯尼亞就有 81,000 名 M-Pesa 代理商。 為了更好地了解該服務的滲透率,請考慮以下幾點:1700 万肯尼亞人使用 M-Pesa,相當於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口,該國約 25% 的 GDP 流經它。 M-Pesa 還在印度、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和多個非洲國家推出。

上述利弊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個國家決定無現金化的原因,或者一個國家可能無現金化的時機。 現在讓我們看看哪些國家目前最適合採用無現金。

哪些國家最適合無現金化?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首要考慮因素是現金的總成本,它將確定從變化中獲益最多的國家。 現金成本來源於:1) 銀行的 ATM 維護成本,2) 消費者的現金成本,包括獲取現金的成本,例如到 ATM 的運輸和 ATM 費用,以及 3) 稅收差距,即是欠政府但由於現金交易而未收取或未報告的稅款的估計金額。

下面的地圖代表了這些現金的總成本。 解釋中的一個警告:以“低”成本表示的國家不一定更接近無現金社會。 該地圖簡單地表明,這些國家的現金成本相對低於其他國家。

在世界各地獲取現金的成本

以下是由不同方承擔的現金類別成本明細:

  • 銀行機構承擔的 ATM 維護成本:在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地區,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這些成本高得不成比例。 在地理上大、人口稀少的國家,如加拿大、俄羅斯和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物流挑戰也很高。
  • 消費者現金的絕對成本: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些國家,這些成本很高,包括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孟加拉國、印度、中國和美國。 在許多主要歐洲國家,例如德國和法國,以及日本,它們都很高。 在一些移動支付系統相對穩固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如瑞典、芬蘭和丹麥,以及移動支付系統快速發展的國家,如韓國和肯尼亞,這些成本較低。
  • 作為政府成本的稅收差距:新興市場往往更高,而影子經濟體往往更大。 例如,在印度,稅收差距可能高達所欠稅款總額的三分之二。 稅收差距越大,該國從向無現金經濟的遷移中獲得的收益就越大。

確定一個國家是否準備就緒的第二個主要考慮因素是其數字化進步和基礎設施水平。 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處於領先地位。 他們還受益於持續的投資,對初創企業、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來說仍然是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另一方面,大多數西歐和北歐國家、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增長勢頭都在放緩。

哪些國家最適合無現金

基於這些因素,美國、荷蘭、日本、德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捷克共和國、中國和巴西在通過政策和創新引導向無現金社會遷移來釋放價值的潛力最大。

顯然,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好處需要考慮,並且對無現金經濟的準備程度也不同。 以下部分詳細介紹了已經經歷這種轉變的兩個國家的案例研究。 我們探索的第一個國家是印度,其轉型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推動的。 我們研究的第二個國家是技術領先的瑞典,該國經歷了向無現金社會更自然的發展,促使瑞典政府更多地扮演促進者的角色。

聚焦印度的非貨幣化運動

印度是一個有趣的案例研究,因為它歷史上對現金的依賴和較低的數字進化指數。 然而,它在普惠金融、腐敗和相對較高的現金成本方面受益匪淺。 有趣的是,大部分過渡都是由政府通過自願和非自願措施發起和推動的。 因此,印度政府似乎認為無現金社會的好處遠遠超過其潛在問題。

2016 年 11 月發生了一項令人震驚的任務,當時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通過電視直播發表了出人意料的公開講話。 他宣布,50 天后,佔流通貨幣 86% 的所有 500(7.50 美元)和 1,000(15 美元)盧比紙幣將不再是法定貨幣。 雖然允許公民將 500 和 1,000 盧比的紙幣兌換成更高面額的紙幣,但政府禁止個人一次兌換超過 4,000 盧比(60 美元)。

在宣布之前,印度超過 95% 的交易是現金,90% 的供應商沒有接受電子支付的手段,近一半的人口沒有銀行賬戶。 莫迪的表面動機是減少腐敗,認為這些大面額紙幣被用於資助恐怖主義、資助非法毒品銷售、助長黑市、推動偽造和行賄。 然而,自宣布以來,該演習的聲稱目標已從剷除黑錢轉變為使印度經濟現代化。

在過去十年中,現代化一直是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務,在此期間,它採取了多項措施來加速數字化。 2009 年,政府啟動了 Aadhaar 以改善數字身份。 然後,為了向公民提供銀行賬戶,政府批准啟動了 11 家支付銀行,為開戶提供獎勵。 當聯合支付接口於 2016 年推出時,作為銀行直接相互轉賬的一種方式,印度儲備銀行提倡這樣做。 去年宣布取消貨幣政策後,政府推出了數字購買激勵措施,包括汽油、柴油和鐵路季票的折扣。

也許不足為奇的是,有爭議的廢鈔政策遭到了尖銳的批評和讚揚。 以下是有關結果的一些詳細信息:

對公民的影響:公告發布後,立即爆發了混亂。 ATM 機和銀行排起了長隊,當人們等待數小時(有時超過 12 小時)時發生爭執。 通常,需要多次前往銀行。 銀行也沒有收到有關變更的通知,它們沒有足夠的大面額紙幣供希望贖回已取消紙幣的大眾使用。

新德里作家莫尼桑卡爾普拉薩德指出,沒有銀行賬戶的公民和窮人措手不及。 由於無法獲得結構性資源,這些人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

然而,賓夕法尼亞大學管理學教授 Mauro F. Guillen 認為,長期利益大於短期成本:“在短期內,[此舉] 可能會扼殺一些合法且乾淨的企業,如果他們使用現金付款。 但每個人都會調整。 雖然它可能會傷害一些小企業和個人,但這樣做總比不這樣做要好。”

對腐敗的影響:最初認為影子經濟將無法交換或存放他們非法獲得的財富。 從理論上講,通過取消未兌現的鈔票,印度政府將在資產負債表上增加大量資產,估計金額為 450 億美元。 然而,即使對紙幣兌換有嚴格的限制,黑市仍然能夠卸下他們的大部分資金。 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仍在調查中,但似乎使用了多種策略,包括與腐敗的銀行家達成交易、威脅銀行官員或利用不活躍的銀行賬戶。 印度執法局一直在調查全國各地的銀行分支機構。

儘管專家承認此舉可能會給黑色經濟運營造成暫時的障礙,但許多人質疑其作為長期解決方案的有效性。 他們斷言,某些行業和領域不能僅憑意願就數字化。 其他人警告說,黑市利用美元或英鎊等替代融資技術只是時間問題。

對數字化和現代化的影響:正如預期的那樣,莫迪的去貨幣化運動已被證明是該國電子支付提供商的福音。 例如,Paytm 報告新用戶激增 3 倍,而 Oxigen 錢包的日均用戶自去貨幣化開始以來增長了 167%。

市場和政治反應:市場在短期內下調了印度的增長,但樂觀地認為它們將被長期利益所抵消。 2016 年 12 月,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將 2016-17 年的預計經濟增長率下調了 1 個百分點至 6.9%,以反映這種中斷。 然而,標準普爾全球子公司 Crisil 首席經濟學家 Dharmakirti Joshi 指出,“我們預計 2017 財年私人消費將下降,但預計需求將在 2018 財年復蘇,增長將反彈。印度應該很快恢復到 8 % 年增長軌跡。” 《華爾街日報》同樣評論說,雖然非貨幣化政策導致 GDP 增長放緩,但“預計印度仍將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之一。”

此外,2017 年 3 月印度人民黨(莫迪參與其中)的勝利被一些人視為對莫迪開創性的非貨幣化政策的認可。 股市因人民黨獲勝的前景而上漲。 下一個交易日,孟買證券交易所敏感指數 (Sensex) 飆升 496 點 (1.71%)。 全國證券交易所 50 股指數也歷史上首次收於 9,000 多點。

聚焦瑞典

接下來,我們轉向瑞典,一個現金成本較低且數字基礎設施先進的國家。 與印度不同,消費者的習慣和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向無現金社會的過渡,政府和中央銀行 (Riksbank) 幫助推動了這一變革。 瑞典也是最早採用負利率的國家之一,利用其公民的無現金偏好來刺激經濟。

瑞典人因熱衷技術和無現金交易而臭名昭著。 瑞典公共汽車和斯德哥爾摩地鐵不接受現金,零售商在法律上有權拒絕硬幣和紙幣。 街頭小販甚至教堂越來越喜歡電子支付。 由於數字貨幣的便利性,現金交易僅佔瑞典去年所有支付價值的 2%。 在商店中,現金用於交易的比例現在不到 20%,是五年前的一半,遠低於 75% 的全球平均水平。 在替代支付方式方面,瑞典人使用卡的頻率是歐洲平均水平的三倍,2015 年每張卡平均支付 207 次。瑞典人更喜歡數字支付,對現金的需求很低,現金需求正以每年 20%。 因此,瑞典 1,600 家銀行分行中約有 900 家不再持有現金或接受現金存款。 取款機正在被拆除,尤其是在農村地區。 瑞典克朗的流通量已從 2009 年的 1060 億左右下降到去年的 800 億。

圖 7 的圖片:流通中的瑞典紙幣和硬幣的年平均價值

考慮到公民的偏好,中央銀行和其他主要銀行聯合創建了流行的數字錢包 Swish,以實現銀行賬戶之間的實時支付。 Riksbank 參與 Swish 的創建及其賦予該服務的信譽,對 Swish 的成功至關重要。 Swish 現在被近一半的瑞典人口使用。 此外,利用其公民對技術和無現金交易的接受度,瑞典是最早讓其中央銀行採用負名義利率的國家之一。 今年早些時候,在與通縮的持續鬥爭中,瑞典央行將名義利率維持在負 0.5%,並強調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 儘管零售銀行尚未利用負利率,但他們這樣做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個人消費者而言,無現金化的趨勢導致了許多複雜的問題。 去年,電子欺詐案件數量達到 14 萬件,是十多年前的兩倍多。 此外,人們擔心電子支付的便利性加上負利率正在推動債務負擔飆升。 Their fears are not unfounded, as Swedish household debt is at an all-time high, with the average Swedish household debt to disposable income metric at a record high of 180%. Sweden is also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housing crisis; money is so cheap to borrow that the Swedes are funneling cash into property.

Critics also point to concerns that pensioners in Sweden who use cash may be marginalized and excluded; only 50% of Swedish National Pensioners' Organisation members use cash-cards everywhere. Perhaps for these reasons, cash is not dead—Swedish central bank Riksbank predicts it will decline quickly, but will still be circulating in twenty years.

The Paths to a Cashless World Are Many and Varied

A cashless society is no longer just a figment of the imagination. While cash still reigns globally on aggregate, progress towards cashlessness i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in specific countries. Additionally, it is clear that there is no “one size fits all” blanket solution for such a major shift. Because the migration involves technological, financial, and social considerations, we can expect each country to select an approach according to their unique positioning and capabilities.

Regardless of approach, the transition to digital money and money services will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on some of the most basic aspects of society. This great change presents opportunities for governments to improve issues surrounding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 and opportunities for entrepreneurs to create innovative, disruptive busin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