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主題分析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
已發表: 2022-03-11我們如何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一種方法是利用用戶體驗研究來更深入地了解用戶需求、動機和行為。 用戶體驗研究以分析現實生活場景為中心,以獲得有價值的事實,即其目的不是生成或改進理論。
考慮這個兒科醫療保健用戶體驗研究。 有孩子住院的父母並不總是知道他們可以使用的資源,例如洗衣服務、膳食選擇和住宿設施。 利用用戶訪談形式的 UX 研究,發現父母(用戶)感到沮喪和困惑,因為他們在孩子入住之初沒有正確定位。
這種挫敗感導致焦慮和無助感增加。 制定了一個解決方案,製作了一本半頁的小冊子,為父母提供技巧、資源和其他父母的建議。
雖然有很多用戶研究方法可用於生成定性和定量數據,但正是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和應用才能確保用戶體驗設計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用於分析定性數據的高度靈活的框架是主題分析,它可以用於更好的用戶體驗。
介紹主題分析
主題分析是用戶研究人員可以用來分析定性數據的過程。 主題分析方法識別定性數據中的主題(有時稱為模式)。 主題用於幫助研究人員回答問題並在大量數據中找到意義。
主題分析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儘管實施起來可能是一個複雜的框架,但它既靈活又富有洞察力。 正因為如此,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它應該是用戶體驗設計過程的一個基本部分。
如何使用專題分析
對定性用戶數據的正確分析是可信研究的核心。 主題分析過程遵循系統化的方法,產生一組主題,更準確地表示用戶需求、動機和行為:
- 探索用戶體驗研究數據
- 生成初始代碼
- 尋找主題
- 審查主題
- 定義主題
- 編譯 UX 可交付成果
由於如果沒有確定具體結果,定性數據解釋的結果可能是主觀的,因此在開始主題分析過程之前了解正在尋求的問題和目標是一個好主意。
熟悉用戶體驗研究數據
定性的用戶體驗研究數據是從卡片分類、日常日誌和用戶訪談等活動中收集的。 在這個開始階段,目標是通過閱讀和重新閱讀數據來產生早期印象,而不是得出任何結論。
如果是口頭數據,請轉錄。 如果數據已經被轉錄,則將其分成更小的、可消化的塊。 無論哪種情況,都建議做筆記。 在探索階段,保持開放的心態,保持中立,並抵制制定任何具體內容的衝動是一種很好的做法。
在這個階段結束時,應該對數據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並且應該寫下一些元想法。 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請重新閱讀並拒絕繼續。
生成初始代碼
在這個階段,目標是以更有意義(和系統化)的方式組織數據。 如果數據是手動分析的(沒有研究軟件的幫助),則可以使用突出顯示或旁注。
實際上突出的是什麼? 我們在找什麼? 代碼只是突出顯示的支持項目研究問題的用戶數據片段。
例如,如果我們被要求評估視頻流服務,那麼我們將“編碼”或突出數據中支持所提出問題的特定實例,例如“很難找到某樣東西”、“HBO”或“葫蘆。”
編碼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因為用戶研究人員需要始終牢記項目問題和目標。 一個好主意是將所有代碼片段轉錄到電子表格中,這將有助於下一階段,尋找主題。
尋找主題
主題分析的下一階段是從最後階段產生的代碼/想法中尋找潛在的主題。
主題是一種重複出現的代碼模式,它捕捉到有關原始研究問題的重要內容。 例如,我們可能會突出顯示一系列代碼,例如HBO 、 Netflix和Hulu 。 研究問題基於視頻流,因此我們可能會選擇“重要的流服務”或更廣泛地說“服務”的主題。
由於尋找主題是主題分析的核心,所以大部分時間應該花在這個過程的這個階段。 最正確的主題將是與研究問題一致的主題。
審查主題
一旦提取了初始主題,下一步就是對它們進行全部審查,並確保它們與整個數據的含義保持一致。 在這個階段很容易盲目地“接受”所有主題並進入下一階段。
建議進行更深入的檢查,因為第一次經常會錯過主題或概念。
在主題審查過程中,有幾個問題可以作為指導:
- 這些主題在所提出的研究問題的背景下是否有意義?
- 主題是具體的還是過於籠統?
- 是否有任何主題重疊?
- 是否有遺漏的主題?
定義主題
經過徹底審查後,應記錄最終的主題集。 在這個階段,創建一個主題圖來顯示主題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支持整體敘述可能會有所幫助。
以下是專題地圖的示例:
用戶體驗可交付成果
最終的 UX 可交付成果是主題分析方法的最後階段。 分析應考慮受眾。 這是針對用戶體驗設計師團隊的嗎? 是給客戶的嗎?
無論受眾如何,主題分析報告都應該簡潔、合乎邏輯、不重複,並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來支持調查結果。 提供最終建議並包含來自用戶數據的示例以支持這些建議也很重要。
一種常見的做法是包含原始定性數據、代碼和結果主題,以便客戶可以看到 UX 研究人員如何得出他們的結論。 它還增加了工作的有效性。
將主題分析付諸實踐
用戶體驗設計師如何將主題分析付諸實踐以幫助改進用戶體驗?

主題分析的結果是洞察用戶需求,這將作為人類交互設計決策、產品內容、信息架構和可用性設計的基礎。
考慮一個完整的主題分析,其主題名為“定制”。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希望能夠定制特定產品並對其功能擁有高度的自主權。 擁有這些知識和洞察力將在設計過程的每個階段幫助用戶體驗設計師。 沒有它,產品設計就有可能無法滿足目標受眾的需求。
專題分析案例研究:遠程醫療儀表板
以下是主題分析的用戶體驗研究案例研究,該研究案例用於一家提供遠程醫療產品、服務和分析的公司。
問題和數據
客戶提出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改善分析儀表板的用戶體驗?”
沒有使用儀表板,客戶取消了對分析產品的訂閱,數據團隊沒有 UX 設計經驗。 為了減少流失並改善整體用戶體驗,用戶體驗研究被用來找出用戶需要和想要什麼以及他們的動機是什麼。
使用 Google Docs 和 Zoom 對已識別的客戶角色進行用戶訪談以進行視頻會議。
熟悉用戶研究數據
用戶訪談完成後,所有反饋都將放在電子表格中的單獨選項卡上。 電子表格有三列:
- 用戶名
- 代碼
- 主題
在“用戶名”列中,定性數據被放置在行中。 為了做到這一點,用戶反饋按主題、句子或自然停頓的地方放置在行中,因此反饋的本質保持不變。 非語言觀察也包括在內。
生成初始代碼
初始代碼放置在電子表格的“代碼”列中。 請注意,這些代碼只是基於給出的反饋和項目尋求的結果的想法。
每當用戶在分析儀表板上討論他們想擁有的東西時,最有意義的代碼就是“分析故事”,因為儀表板上的每條數據都講述了一個故事。
以下是與定性用戶數據一起生成的最終代碼:
編碼也可以是主觀的。 例如,“玩這麼多球”的用戶評論是指非常忙碌,因此給它一個“時間管理”的代碼感覺很自然。 它也可能是“忙”或“不堪重負”。
審查主題
這是主題分析中最困難的階段之一。 對於每個用戶,所有代碼並排放置在單獨的電子表格中,以便它們可以一起顯示。 請注意,在查看代碼時,它們不會都是完全相同的單詞,因此請尋找相似的單詞和想法。
在此過程的這個階段,我們正在尋找可以從代碼中提取的潛在主題。 例如,分析報告的“增強”、“更改”和“個性化”以“定制”為主題。
用戶研究項目很可能產生非常少量的數據。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麼在這個階段可以開發最終主題。
定義主題
主題分析的最後部分是支持主要業務目標的精簡主題列表:
- 定制——增強/機會
- 數據使用- 當前活動
- 數據故事——機遇
- 當前產品- 問題等
起初這似乎並不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考慮到這是從數小時採訪中獲得的數百條定性反饋中提取的。
我們了解到,客戶希望能夠自定義他們的分析儀表板,而不是獲得“一刀切”的報告。 我們還了解了用戶希望通過他們的儀表板講述的幾個故事,例如“我的遠程醫療計劃執行情況如何?”
這為公司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並提供了一套明確的目標,以幫助數據團隊將表現不佳的儀表板轉變為用戶希望繼續訂閱的產品。
向執行團隊(和數據團隊)展示最終的主題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因為這是他們既能理解又能消化的東西; 將其與用戶訪談期間記錄的整個電子表格進行對比,沒有任何類型的用戶需求和行為識別。
用戶體驗可交付成果
UX 可交付成果超出了簡單的報告。 根據主題,報告包括:
- 主題的擴展版本——這包括每個主題和與該主題相關的支持性定性反饋。
- 用戶故事——根據訪談中的定性反饋創建了一組用戶故事。 每個故事都被賦予了優先級的重要性。
- 線框- 創建了分析儀表板的初步線框,專注於定制、修復當前問題和數據使用。
主題分析並沒有以可交付成果結束。 它可以在整個迭代的 UX 設計過程中繼續使用。 例如,基於上述結果創建了一個原型。 然後將原型用於一組新的用戶訪談,從而產生額外的定性數據,並進行第二次主題分析,以優化原型。
主題分析是對數據的定性分析,可以通過更深入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動機和行為來改善用戶體驗,從而改善用戶體驗。
• • •
進一步閱讀 Toptal 設計博客:
- 用戶研究的價值
- 如何進行有效的用戶研究——指南
- 用戶體驗研究技術及其應用
- 如果你不使用用戶體驗數據,那就不是用戶體驗設計
- 設計講座:與 UX 研究員 Caitria O'Neill 的行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