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加密貨幣泡沫的熊市
已發表: 2022-03-11本文最初於 2017 年 11 月 7 日發布。
執行摘要
加密貨幣處於泡沫中,監管機構可能會一時興起。
- 比特幣推出八年後,現在有超過 900 種加密貨幣,它們的價格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 理查德席勒將泡沫歸類為推動市場向前發展的潛在故事,而不是資產的基本面。 加密貨幣依賴於經濟賦權和自由的敘述。
- 儘管加密貨幣受到廣泛關注,但許多參與市場的參與者並未完全了解情況。 辯論往往轉向炒作,天真的投資者在沒有完全了解它們是什麼的情況下購買加密資產。
- 銀行每年將 73% 的比特幣市值用於監管合規性。 加密資產目前不受監管且不受這些限制。 因此,市場蓬勃發展,但也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
- 監管機構不一定會關閉加密貨幣,但他們可以限制法定貨幣的流動性並阻礙其增長。 例如,全球衍生品市場價值 1.2 萬億美元,使比特幣 1000 億美元的市值相形見絀。
加密市場的市場操縱正在破壞其可信度。
- 由於流動性低、沒有監管以及對市場缺乏清晰的了解,拉高和拋售在加密市場中普遍存在。 這是投機者可以在購買自己的貨幣的同時人為地賣出,等待市場上漲,然後拋售所持貨幣。
- 搶先交易在 ICO 中也很常見,早期投資者——他們習慣於對企業表現出最初的信心——在立即出售之前購買打折的代幣。
與歷史性的泡沫一樣,騙局正在利用天真的投資者。
- ICO 可以具有蒸汽器的特性。 企業家純粹是靠概念籌集數億美元。 正在從不真正了解向他們提出的技術概念的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更不用說它們是否可行。
- ICO 的實際資產結構不僅複雜,而且本身就是新的資產形式。 這進一步使投資者感到困惑,再加上“FOMO”的心態,即搶投資、隨波逐流。
- 利用名人來推廣 ICO 進一步證明了使用操縱性營銷技術來哄騙不成熟的投資者參與 ICO。
- 當前的 ICO 熱潮讓人想起 18 世紀的南海泡沫,這是一個投機時期,涉及對新世界企業的瘋狂投資。 曾經是有史以來估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南海公司的泡沫破滅了,公司消失的速度幾乎和它出現的一樣快。
區塊鏈仍然不是經過驗證的技術,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 區塊鏈仍然是新概念,其技術尚未在消費者範圍內得到證明。 應將注意力集中在開發上,而不是投機短期項目。
- 區塊鏈的安全性是大多數加密資產投資者不理解的概念。 他們有責任保護他們的資產,根據該領域的盜竊和欺詐數量,這些資產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這些問題有一些解決方案。
- 需要一種不那麼兩極分化的“我們反對世界”的心態; 這可以通過促進自律標準來實施。 這些也有助於突出生態系統中的不良行為者。
- 區塊鏈的底層技術需要更多的發展。 從長遠來看,這將比 ICO 登月項目更有價值。
- 需要提高認識和討論。 會議應該從加密觀點的雙方進行平衡的辯論,並且應該更多地強調教育投資者而不是徵求他們的投資。
這是一場革命,還是蛇油?
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加密愛好者傾向於在任何給定的機會開始討論加密貨幣。 一旦我們的觀眾開始承認他們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我們就會開始解釋關於世界在他們改變一切之後的 50 年後會是什麼樣子的詳細理論。 引用 Chris DeRose 的話,“你會在運動中看到很多猖獗的理想主義,這有點危險。” 自 2015 年發表聲明以來,將太空氾濫的理想主義稱為“有點危險”已被證明是一種輕描淡寫的說法。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播客中,DeRose 為這種危險提供了解決方案:
我正在努力成為一個世俗的比特幣人。 我不想成為一個抽水機。 我希望成為這些技術的獨立評估者。 我認為我們的貪婪會讓我們像它所說的那樣故意無知,所以你必須不斷地與之抗爭。 我認為我在懷疑主義和理性主義中增加了更多價值。
作為擁有 50% 淨資產的加密貨幣的人,DeRose 的話為我的文章提供了起源:為當前的加密貨幣熱潮提供一些懷疑和理性主義。 據我所知,最大的問題是超比特幣化(“比特幣未來”)被許多加密愛好者視為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認為,這是當前加密貨幣投機泡沫的催化劑——毫無疑問,我們正處於比特幣泡沫中:
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席勒(Richard Shiller)在 2001 年崩盤前不久預測了互聯網泡沫,然後在泡沫破裂前五年預測了 2000 年代中期的房地產泡沫,他說目前推動比特幣的因素,就像其他泡沫的例子一樣,是一個故事:
吸引所有這些興趣的是故事的質量。 而且它不一定是可持續的。 故事是什麼? 中本聰擁有這張出色的論文,然後消失了。 這個人在哪裡? 然後我們有一種新的貨幣形式可以取代[一切]。 這聽起來極具革命性……這個故事激勵了年輕人和活躍的人們,這就是推動市場的動力。
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在世界各地的加密貨幣聚會上的互動得出了這個結論。 我聽了新人的推銷,不禁想,“這不是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技術和經濟性的平衡討論——這是一個分時度假推銷。” 我看到沒有技術或經濟背景的人談論加密貨幣只是表面上的理解。 這反過來又導致了觀眾的困惑,他們被“聰明的人理解它”的論點所迷惑。 不了解它的人不夠聰明,無法得到它。” 人們看到其他人參與其中,他們想追隨這種“聰明的錢”。 但這是一個謬誤; 我向這些演講者提出了有關技術和經濟方面的非常基本的問題,他們完全找不到答案。
因此,為了更好地告知整個社區,在本文中,我將從多個角度攻擊加密貨幣的牛市案例。 首先,讓我們從監管開始。
監管真空不能永遠持續下去
當前狀態下的加密貨幣的表現優於傳統金融資產,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監管套利能力。 僅美國最大的六家銀行就支付了大約 700 億美元來滿足監管合規標準——在撰寫本文時,這大約是最大的加密貨幣比特幣整個市值的 73%。 僅花旗集團的合規部門就有 30,000 名員工,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全球區塊鏈開發人員的總數。 事實上,截至 2016 年年中,William Mougayar 聲稱全球只有 5,000 名這樣的開發商。 簡而言之,區塊鏈之所以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監管沙箱,而這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當你提出這個論點時,你從加密貨幣思想領袖那裡聽到的常見說法是,“由於它的去中心化,它具有抗審查性。 你不能監管加密貨幣。 你不能強迫協議改變!” 他們讓您想到“監管機構如何關閉網絡?” 但這是錯誤的思路。 更重要的問題是,“即使網絡本身保持運行,監管機構如何才能使加密貨幣變得無關緊要?” 我認為,雖然監管機構很難完全殺死加密貨幣,但他們可以將區塊鏈的未來監管得無足輕重。 以下是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一些示例:
- 強制企業不能接受加密貨幣作為付款,並通過抽查和嚴厲處罰(包括關閉企業)來強制執行。
- 控制加密的入口和出口。 為了獲得加密貨幣,人們必須用法定貨幣兌換它,而對於任何大量資金,這將通過在線交易所進行。 這些交易所需要能夠處理這種法定貨幣,這需要它們運營銀行賬戶,這些機制被過度熱心的銀行或其聯邦監管機構一時興起關閉。 即使在電子審計追踪之外,也可以通過臥底特工打擊當地的面對面比特幣交易。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誇張,但它是有道理的。 貨幣是對政府的直接信任的體現(通過其中央銀行); 如果看到公民正在繞過這一點,那麼堵住漏洞可能符合政府的最佳利益。
- 禁止進口與區塊鏈相關的技術硬件,例如 ASIC,以阻礙網絡的發展。
- 禁止大型虛擬專用服務器 (VPS) 提供商允許區塊鏈技術在其數據中心運行。
- 繼續強制所有稅款以法幣支付,然後擴大範圍,以使所有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如醫療保健)必須僅以法幣進行交易。
- 增加對似乎擁有比他們聲稱的更多錢的人的稅務調查的複雜性。 如果有人在納稅申報表上報告了最低收入,但過著噴氣式飛機的生活方式,他們可能會被標記以證明他們的資金來源。
- 限制在高度監管、價值數万億美元的衍生品市場中捆綁的資金進入加密貨幣領域。
衍生品會成為討價還價的籌碼嗎?
上一節的最後一點特別相關,關於龐大的衍生品市場如何與加密經濟互動。 超比特幣化的一個重要論點是華爾街還沒有進入加密領域。 認為華爾街將大規模進入市場,同時認為監管不能阻止加密貨幣的擴張,這是認知上的不和諧。 首先,所有這些受監管的資金是如何進入加密經濟的? 為了顯示這裡的賭注大小,下面的可視化顯示了全球衍生品市場相對於我們用來存儲資金的流行資產的規模。
當我提出這一論點時,加密愛好者的反駁是,“是的,但這只是一個國家。 監管需要世界上所有政府的協調,因為如果允許,所有的錢都會流向那裡,經濟就會蓬勃發展。” 雖然 SEC 確實無法監管整個世界,但他們可以監管世界流動性的很大一部分。 加密貨幣的價值與其所擁有的流動性數量直接相關,而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監管機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有權對此施加影響。
我得到的下一個回應通常是,“為什麼這還沒有發生?” 原因是雙重的。
- 負責數万億美元財富的監管機構往往行動緩慢而謹慎。 他們必須與鏈條上下游的一系列利益相關者進行協商。
- 直到最近,加密貨幣才成為一個足夠大的目標。 隨著價格攀升,這種風險也會增加; 價格越高,監管就會越早發生。
當加密愛好者談論監管機構時,他們通常認為監管機構的存在只是為了提高准入門檻以保持銀行富裕。 儘管許多監管機構的政策肯定存在缺陷,但它們的存在是有充分理由的,並且可以消除一些問題,其中一些問題在加密貨幣世界中尤為普遍:市場操縱和詐騙。

市場操縱和詐騙降低了加密貨幣的可信度
一些存在於不良行為者交易和招攬加密貨幣投資的計劃充其量是不道德的,在最壞的情況下是完全非法的。 最明顯的總結如下。
泵和轉儲
由於流動性低、缺乏監管以及加密貨幣市場的高度投機性,“暴漲暴跌”是普遍現象。 只需 50,000 美元,市場操縱者就可以使所選加密貨幣的價格增值一倍以上。 操縱者只需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得一個給定的硬幣,然後當他準備好抽水時,他以高價出售他的硬幣,同時以增加的價格從自己那裡購買。 市場注意到價格開始上漲並出現滾雪球效應。 然後,隨著價格繼續上漲,最初的抽水者會坐下來,然後在投機期的高峰期拋售所有代幣。
甚至有組織的團體公開慶祝和協調這些行動,這一事實表明了加密市場的“狂野西部”心態。
搶先
加密空間中的對沖基金和其他大型投資實體可以獲得 ICO 的預售,通常可享受 25% 的折扣。 然後,他們會盡快出售他們的代幣,並迅速獲得 25% 的資金回報。 預售的原因是為了讓執行 ICO 的公司有錢花在營銷上。 反建制人群如此容易被建制派利用,這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技術幼稚正在被利用
對大多數人來說,顯而易見的是,僅僅通過編寫白皮書而不是實際開發原型來籌集數億美元是有一定的脫節的。 然而,在某些方面,這似乎是 ICO 空間如何運作的口頭禪。 有人寫下一個瘋狂的想法,然後他們去籌集比他們建造它所需的更多的錢。 另外,我可能會補充說,沒有法律要求他們實際構建所述產品。
ICO 通常不提供股權或任何隨之而來的保護。 ICO 白皮書中的說法可能有些古怪,但對於非技術投資者來說很難解讀(我認為,大多數都是)。 例如,我最近閱讀的一份白皮書承諾將去中心化視頻直播,以及與 BitTorrent 格式類似的屬性。 聽起來不錯,對吧? 如果您從未嘗試在流行的種子文件發布後立即下載它,那麼它確實如此。 如果對 torrent 的需求很大,那麼前幾個小時下載速度會非常慢。 在直播的背景下,這意味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直播會延遲幾個小時,從而使整個概念變得毫無用處。
投資幼稚正在被利用
您需要警惕的不僅僅是所承諾的技術規範; ICO 中也出現了越來越複雜的代幣結構。 解碼這些術語可能是一個挑戰,即使對於金融專家來說,更不用說希望快速賺錢的散戶投資者了。 這讓我們回到了理查德席勒提出的觀點,即這些市場純粹是由敘事驅動的。
當我將某種加密貨幣稱為騙局時,我經常被反駁:“如果它是騙局,那我為什麼要從中賺這麼多錢?” 這只是暴露了它周圍的幼稚——騙局通常保證對少數人有利可圖; 這就是鼓勵更多資金流入的原因。關於伯尼麥道夫的龐氏騙局近十年來一直在吹口哨,直到它最終崩潰。
操縱性的投資營銷技術進一步火上澆油。 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意識到他們的情緒偏見,並努力讓他們盡可能地遠離他們的交易決策。 然而,大多數新手投資者不具備避免因害怕錯過(“FOMO”)營銷和其他心理技巧而跌倒所需的元意識水平。 帕麗斯·希爾頓和弗洛伊德·梅威瑟是杰拉爾丁·韋斯和沃倫·巴菲特的第二個轉世,還是只是短暫的 ICO 炒作機器? 名人營銷的目標似乎是針對年輕、快速致富的人群:一群基本上沒有 401k 的投資者,更不用說抵押貸款了。
歷史上的相似之處
Coindesk 指出,與當前 ICO 熱潮相似的現像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可以追溯到 1700 年代及以後的南海泡沫。 南海公司是在 1701 年爆發西班牙土地戰爭以及由此產生的戰爭債務碎片和貿易路線中斷後成立的。 因此,南海公司是由英國皇家特許創立的,並壟斷了新大陸的貿易。 其籌款的營銷雄心勃勃,甚至“平民”第一次被允許投資該公司。 該公司曾一度是有史以來價值最高的企業之一:
南海公司的營銷人員隨後意識到,他們可以應用相同的技術為自己的公司籌集資金。 這些很快成立的公司被稱為“泡沫公司”。 他們最初的意圖很天真,有“保險,但在新世界”之類的想法; 然而,隨著圍繞這些新公司的炒作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在賺錢,這些公司的說法變得越來越古怪,甚至承諾製造“永動機的輪子”。 當然,這是不可持續的,最終導致了 1700 年代的大蕭條。 南海公司股價的指數漲跌說明了這一點是多麼明顯。
類似的範式存在於其他新舊泡沫中,例如 17 世紀的巴拿馬蘇格蘭殖民地和 21 世紀的互聯網泡沫。 泡沫營銷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在加密社區被諷刺為“比特幣”。 這個想法來自營銷一個現有的概念,但有了它:
- 在“新世界”中銷售
- 通過互聯網提供
- 分散在區塊鏈上
這些想法一開始是真實且可行的,例如前面提到的保險示例,但很快就失去了控制,直到您留下科幻小說的業餘成績單。
區塊鏈技術尚不成熟
引用以太坊基金會首席研究員 Vlad Zamfir 的話:
以太坊既不安全也不可擴展。 這是不成熟的實驗技術。 除非絕對必要,否則不要將它用於關鍵任務應用程序!
- Vlad Zamfir (@VladZamfir) 2017 年 3 月 4 日
加密貨幣的基礎技術還沒有準備好投入這麼多錢。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已經編程十多年了,擁有學士學位。 在計算機科學中,並相信該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但我認為這不會將價格推高到如此古怪的水平。 區塊鏈不安全,也不具備可擴展性,但這些都是我們希望在未來解決的問題。 2017 年 6 月,弗拉德繼續在流行的比特幣播客 Bitcoin Uncensored 上說:
我覺得我沒有做足夠的工作來告訴人們這是一項不成熟的技術,並且由於商業興趣和採用遠遠超過了技術研發這一事實,我對此感到擔憂。 我有很多擔心,馬車在這輛馬車上領先。
安全後果被誤解
當 Andreas Antonoupolus 被問及是否需要監管以保護比特幣消費者時,他回答說:
比特幣是消費者保護,因為用戶控制是消費者保護。 監管機構只是在幫助銀行避免競爭
我已經解決了第二個陳述,但第一個值得仔細檢查。 “用戶控制就是消費者保護。” 在加密世界中,用戶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錢,並對他們的錢負全部責任。 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獨自保護它,如果它丟失或被盜,他們沒有追索權。 如何可靠地存儲你的加密貨幣是一個相對複雜的話題,尤其是對於那些不精通技術的人。 每個都有無數的分支,沒有一種方法是 100% 安全或方便的。
此外,普通人是否了解 2FA/3FA、多重簽名、時間鎖、密碼管理器等? 除此之外,你認為人們真的會分析他們為 ICO 支付的智能合約以確保它們的安全嗎? 由於智能合約的缺陷,價值數億美元的以太坊以及數十億美元的比特幣已經被盜。 加密貨幣將貨幣安全的責任交給了最沒有資格保護它的人。 正如我們多年來反复看到的那樣,這與區塊鏈一樣,無法很好地擴展。
我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我並不是說上述所有問題都是無法解決的,加密貨幣的未來是黯淡的,而是說加密貨幣的情況沒有得到合理的描述,而且超比特幣化也遠未得到保證。 但是,可以採取一些步驟來進一步使運動合法化。
少極化,多討論
我們需要改變加密經濟辯論雙方的態度; 當人們對達成共同立場採取和解態度時,最好的論點就會出現。 讓我們以理性的辯論/討論為目標,擺脫加密似乎“我們反對世界”的兩極分化。 我目前正在創建一個辯論平台,該平台通過眾包資金支付專家以公共形式相互辯論。 專家的時間得到補償,公眾得到公平和平衡的討論。
自我調節
我認為監管很快就會到來,它將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通過積極主動並建立大多數社區同意的最佳實踐,可以減輕衝擊,以便監管機構可以參與其中。
社區可以討論並嘗試達成共識的一些要點示例包括:
- ICO代幣結構
- 道德的 ICO 營銷實踐
- 對 ICO 具有法律強制執行力的承諾
- 代幣持有者的基本權利
- 區塊鏈安全的最佳實踐
現在是社區團結起來,說出他們願意接受和不接受的事情的時候了。 現在,它的碎片化正在被利用,並且通過一些組織,這可以被減少。 比特幣基金會、Interledger 和 Coin Center 等努力為為加密社區建立公平和平衡的監管標准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少說話,多發展
加密愛好者應該花更少的時間去傳福音,而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解決所有的技術和經濟問題。 由 Web 應用程序開發社區推廣的“快速行動,打破常規”的精神並沒有很好地轉移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世界。 用戶已經足夠了,所以現在讓我們解決可擴展性、費用和速度的問題。 讓我們建立原型,然後籌集合理數量的資金,而不是根據一張紙而沒有工作產品籌集數億美元。 最重要的是,讓我們避開走快速致富、ICO 路線的公司。
意識和教育
加密社區應該首先了解說服他們購買加密貨幣的營銷和宣傳技術。 如果您意識到它們並在野外識別它們,大多數這些技術將不再有效。 這些技術的詳細說明需要另一篇完整的文章。 加密貨幣演講者應該教育人們加密貨幣的根本意義,同時提出一個公平的案例,包括所涉及的所有風險,而不是成為分時度假推銷員。
我們需要長期的實用主義,而不是短期的機會主義
對於任何一方來說,加密貨幣的情況都不是那麼明確。 但是,我認為可以肯定地說,我們目前處於投機泡沫而不是穩固的新興市場。 目前,加密貨幣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被其支持者誇大和利用。 投資者應該感到疲倦。 也就是說,區塊鏈革命的技術確實具有巨大的潛力,不應該被完全忽視。 如果市場能夠成功地駕馭監管水域並清除騙子,那麼它有很大的成功機會,但如果沒有,它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