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投資者接管矽谷

已發表: 2022-03-11

執行摘要

名人投資呈上升趨勢
  • 自 2007 年以來,交易數量排名前 75 位的投資者參與了超過 350 輪融資,總額約為 46 億美元。
  • 2015 年,名人通過 101 筆交易向私營科技公司投資了約 20 億美元。
  • 在前 22 名最活躍的名人投資者中,大約一半來自音樂行業,而其餘的則來自電視、電影、體育或時尚。
  • 名人現在被這個領域所吸引,因為矽谷很性感,參與已經成為一種身份象徵——現金潮起潮落,科技投資不會影響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明星投資什麼類型的公司?
  • 名人經常投資A輪或B輪公司。 A輪是明星自建群以來最受歡迎的投資點,明星的個人品牌可以讓創業公司更上一層樓。
  • 加密貨幣、區塊鍊和 ICO。 許多名人都加入了加密貨幣的行列。 最近,格溫妮絲·帕特洛、傑米·福克斯和帕麗斯·希爾頓等名人代言人加入了這一行動。 #bitcoin 標籤現在出現在超過 562,102 條 Instagram 帖子中。
  • 電子競技。 許多名人,尤其是職業運動員,也開始接受電子競技這一新興現象。 電子競技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全球行業,技術嫻熟的視頻遊戲玩家在其中進行競爭。 主要資本流入來自體育界,包括沙奎爾·奧尼爾和亞歷克斯·羅德里格斯、馬克·庫班、里奇·福克斯和林書豪。
  • 更傳統的創業公司。 獲得最多名人支持的創業公司是床墊製造商 Casper。 該公司得到了 Ashton Kutcher、Nas、Scooter Braun、Steve Nash、Leonardo Dicaprio、Tobey Maguire 等人的支持。 自 2007 年以來,名人參與的最大一輪融資是拼車公司 Lyft,該公司在 E 輪融資中籌集了 5.3 億美元。
名人參與的模式
  • 股權背書。 在這種模式下,名人投資者同意提供宣傳和聯繫以換取公司的一定比例。 最早利用這種模式的名人之一是說唱歌手柯蒂斯傑克遜,他被稱為 50 Cent,他的維他命水。 2007 年可口可樂以超過 4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維他命水的母公司時,他賺了 1 億美元
  • 創建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 其中包括四屆超級碗冠軍喬·蒙塔納、NBA 全明星卡梅羅·安東尼以及最近的 NBA 球星科比·布萊恩特。 一個成功的例子是 Ashton Kutcher,他與億萬富翁 Ron Burkle 和音樂經理 Guy Oseary 於 2010 年推出了 A-Grade Investments。六年來,他們將 3000 萬美元變成了 2.5 億美元,乘數為 8.5 倍。
  • 開辦自己的公司。 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說唱歌手兼製作人 Andre “Dr. Dre” Young 的耳機公司 Beats Electronic,該公司於 2008 年 7 月成立。2014 年,Apple 以 30 億美元收購了該公司。 這是蘋果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據報導,Dre 博士從這筆交易中獲利 5 億美元。

當好萊塢和矽谷融合

Okta 的聯合創始人 Frederic Kerrest 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希望誰來支持你的產品:Colin Kaepernick 還是 Ben Horowitz?

如今,有很多名人成為投資人,也有很多投資人是邊緣名人。 有一點很清楚:好萊塢和矽谷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儘管在過去,著名藝人、音樂家或演員通過房地產、版稅或餐館來增加財富是很常見的,但如今的名人正在轉向科技投資。 現在甚至有專門將名人投資者與創業機會聯繫起來的企業。 也許這是很自然的; 畢竟,名人有鮮明的個性和存在感,富有創新精神,擁有大量可投資的資本。

本文探討了名人被矽谷吸引的原因、他們投資的公司類型、名人參與的不同模式,以及關於它如何影響科技行業的評論。

名人投資呈上升趨勢

根據 CB Insights 的一份報告,自 2007 年以來,交易數量排名前 75 位的投資者參與了超過 350 輪融資,總額約為 46 億美元。 2015 年,名人通過 101 筆交易向私營科技公司投資了約 20 億美元。 CB Insights 發現,在前 22 名最活躍的名人投資者中,大約一半來自音樂行業,而其餘的則是通過電視、電影、體育或時尚獲得名聲。

如果您對名人科技投資的流行程度仍有疑慮,請考慮 Apple TV 最近首次推出原創內容,包括名為 Planet of the Apps 的節目。 Think The Voice 與 Shark Tank 相遇。 在節目中,名人傑西卡·阿爾芭、格溫妮絲·帕特洛、Will.i.am 和 Gary Vaynerchuk 坐在一個小組中並評判技術推介。

那麼,為什麼名人被迫投資科技?

矽谷很性感

科技界炙手可熱,名人也不能倖免於它的吸引力。 與設計師服裝或在說唱歌曲中被提及類似,涉足科技已成為一種身份象徵。 NBA球員安德烈·伊戈達拉說:“當我剛進入聯盟的時候……你只需要有一輛特定的車,或者兩三四五輛,你有特定的衣服,特定的鞋子,讓每個人都知道你是一個籃球球員。” 如今,球員們利用科技來展示他們的相關性,並將自己打造成不僅僅是運動員。

儘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現金流之外投資、推廣或成為企業家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過去,許多名人傾向於關注運動鞋、香水、酒類和餐廳等消費品。 2017 年 6 月,喬治克魯尼的龍舌蘭酒公司 Casamigos 以超過 10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烈酒巨頭帝亞吉歐。 如今,名人吹捧應用程序、在線平台和一般風險投資支持的初創公司似乎發生了轉變。

一個有趣的案例研究是 Jessica Alba 的 Honest Company,該公司生產和銷售消費品,但資金和人員都像科技公司一樣。 The Honest Company 在五年內籌集了 2.28 億美元,之前的估值為 17 億美元。 有一次,該公司正在與聯合利華就可能的收購進行談判,但聯合利華最終收購了競爭對手第七代。 由於聯合利華慘敗和一系列訴訟,首席執行官布賴恩李被替換,該公司現在正在尋求估值低於 10 億美元的資金。

現金潮起潮落,職業生涯可能是短暫的

儘管通常與巨額財富有關,但許多藝術家和職業運動員的現金流不一致。 也就是說,必須設法從諸如巡迴演唱會之類的大筆款項中支付日常開支和未來的努力。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理財規劃師莫里·賴斯(Morrie Reiss)表示,“這是盛宴還是飢荒……你真的不知道。”

通常,讓名人出名的並不是讓他們變得富有的原因。 儘管在一段時間內人氣飆升,但財務枯竭期很常見,他們必須弄清楚如何在退休後繼續積累財富。 一般職業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在 33 歲之後就結束了,但對於像美式足球這樣對體力要求很高的運動,可能早在 28 歲時就結束了。 今天的演員和女演員也是如此:直到 90 年代,大多數人在 20 多歲時爆發,並在 30 多歲和 40 歲出頭時擔任他們的決定性角色。 如今,她們十幾歲就爆發了,二十多歲是她們的“主要表演場所”,而 30 歲是女性贏得奧斯卡獎的年齡。 因此,名人需要尋找投資方式和持續盈利,而科技是最新的投資渠道。

科技投資不會影響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與主流風險投資家不同,如果他們投資的初創公司失敗,他們的職業生涯就會受到影響,名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和聲譽不會受到同樣的打擊。 因此,名人有更大的靈活性來承擔更多的風險,而不會影響他們的主要職業。 投資初創公司甚至擔任顧問所需的工作比開一家餐館或開一家服裝生產線要少。

名人投資什麼類型的公司?

名人通常選擇參與的公司類型沒有太多的押韻或理由。不過,以下是我們可以收集到的一些模式:

名人經常投資A輪或B輪公司

名人通常不願投資種子基金,因為這些輪次旨在為產品開發的早期階段(包括產品設計和迭代)提供財務支持。 因為當目標消費者與他們的追隨者保持一致時,名人可以從他們的投資中獲得最大收益,所以 A 輪是名人最熱門的投資點。 至此,受眾已經建立,明星的個人品牌可以將創業公司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他們投資於不同的領域

雖然一些名人選擇在他們賺錢的領域進行投資,但他們經常多元化。 一些最受歡迎的投資領域包括:

加密貨幣、區塊鍊和 ICO

許多名人都加入了加密貨幣的行列。 雖然 Ashton Kutcher 和 Nas 是該領域的早期投資者,但最近 Gwyneth Paltrow、Jamie Foxx 和 Paris Hilton 等名人倡導者也加入了這一行動。

更具體地說,許多名人已經屈服於圍繞初始硬幣產品 (ICO) 的熱潮。 ICO 幫助公司籌集資金用於開發新的區塊鍊和加密貨幣技術。 他們不發行所有權股份,而是提供數字代幣或“硬幣”。 ICO 允許初創公司在不稀釋私人投資者或風險資本家的情況下籌集資金。

在一條推文中,酒店女繼承人帕麗斯·希爾頓宣布她將參與 LydianCoin 的 ICO,該項目將自己宣傳為“第一個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營銷雲”。 拳擊偶像弗洛伊德梅威瑟也在 Instagram 上吹噓自己計劃在 Stox 首次代幣發行(一個投資預測項目)上賺到“大筆資金”。 像梅威瑟這樣的人物使用他們的 Instagram 賬戶來宣傳加密貨幣,上面有大量金錢和豪車的照片。 這種加密貨幣推廣策略在“影響者”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因為#bitcoin 標籤現在出現在超過 562,102 條 Instagram 帖子中。

弗洛伊德梅威瑟的 Instagram 帖子圖片
來源:Instagram

電子競技

許多名人,尤其是職業運動員,也開始接受電子競技這一新興現象。 電子競技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全球行業,技術嫻熟的視頻遊戲玩家在其中進行競爭。 就像傳統體育有棒球、籃球和足球比賽一樣,電子競技也包括各種電子遊戲的比賽。 它的第一批主要資本流入來自體育界,包括沙奎爾·奧尼爾和亞歷克斯·羅德里格斯、馬克·庫班、里奇·福克斯和林書豪。

更多傳統科技初創公司

當然,名人也在投資其他類別的初創公司。 獲得最多名人支持的創業公司是床墊製造商 Casper。 該公司得到了 Ashton Kutcher、Nas、Scooter Braun、Steve Nash、Leonardo Dicaprio、Tobey Maguire 等人的支持。 22 位最活躍的名人投資者也投資了眾多獨角獸公司,包括 Spotify、Gusto、Docusign、Zenefits 和 Airbnb。

自 2007 年以來,名人參與的最大一輪融資是拼車公司 Lyft,該公司在 E 輪融資中籌集了 5.3 億美元。 部分支持來自林肯公園樂隊通過他們的基金 Machine Shop Ventures。

名人參與初創企業的類型

背書權益

在這種模式下,名人投資者同意提供宣傳和聯繫以換取公司的一定比例。 最早利用這種模式的名人之一是說唱歌手柯蒂斯傑克遜,他被稱為 50 Cent,他的維他命水。 傑克遜的經理表示他們想投資,而不是典型的現金代言交易。 2004 年,Vitaminwater 時任營銷主管 Rohan Oza 將 50 Cent 作為股權合夥人引入。 傑克遜在公司的股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如果公司達到某些指標,就會升級。 有傳言稱,傑克遜的經理已經談判了接近公司價值的 10%。

成功合作的關鍵在於強調真實性,因為傑克遜真的很喜歡這個產品。 在酗酒者周圍長大,他不喝酒; 事實上,他每天都鍛煉身體,吃得健康。 厭倦了每天喝白開水,傑克遜經常喝維他命水。 根據 Oza 的說法,“他把它融入了他的生活,品牌爆炸了,他賺了一大筆錢。” 該公司甚至創造了一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風味,即 Formula 50。當可口可樂在 2007 年以超過 4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維他命水的母公司時,傑克遜賺了 1 億美元。 從那以後,許多其他人都採用了這種模式,包括 Shoedazzle 的 Kim Kardashian 和 Fuse Science 的 Tiger Woods。

維他命水廣告素材圖片
資料來源:Rap-Wallpapers.com

定期投資,最少的背書

儘管如此,仍有一些名人投資者選擇只提供資金,很少披露或宣傳。 流行歌星賈斯汀比伯就是這樣一個人。 比伯的第一筆未公開投資發生在 2009 年,這導致了對消息平台 Tinychat、遊戲公司 Sojo Studios、音樂流媒體服務 Spotify 等公司的大量技術投資,以及其他他不會透露的公司。 Spotify 甚至不會討論比伯的投資。 一筆典型的交易將需要比伯大約 250,000 美元的資金,而且價格通常是為聰明錢預留的。 比伯的經理埃里克布勞恩透露,比伯的投資組合規模佔他總淨資產的 2% 到 5%。

福布斯封面圖片以賈斯汀比伯的風險投資為特色
資料來源:福布斯

創建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

許多名人實際上已經開始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 其中包括四屆超級碗冠軍喬·蒙塔納、NBA 全明星卡梅羅·安東尼,以及最近的籃球傳奇人物科比·布萊恩特。 科比將與 Jeff Stibel 合作,以 1 億美元啟動資金,並將專注於投資技術、媒體和數據公司。

也許最臭名昭著的名人投資者之一是 Ashton Kutcher。 雖然他以在電視上扮演愚蠢的角色​​而聞名,但實際上他有生物醫學工程的背景。 他、億萬富翁 Ron Burkle 和音樂經理 Guy Oseary 於 2010 年推出了 A-Grade Investments。三人向 Airbnb 投資了 250 萬美元,現在價值 9000 萬美元。 他們還向優步投資了 50 萬美元,現在價值超過 6000 萬美元。 六年來,他們將 3000 萬美元變成了 2.5 億美元,乘數為 8.5。 他們的成功促使著名投資者向該基金投入資金,包括安德森霍洛維茨、馬克庫班、馬克貝尼奧夫和自由媒體。

另一位著名的名人風險投資家是說唱歌手 Nasir bin Olu Dara Jones (Nas),他於 2014 年創立了 QueensBridge Ventures。該基金通常在公司的早期投資中投資 100,000 至 500,000 美元。 迄今為止,它已投資了​​127家公司,有23家投資組合公司退出,包括收購了被ClassPass收購的跨網絡健身會員Fitmob,以及被思科收購的企業雲搜索引擎Synata。

圖 1:QueensBridge Venutre Partners 投資,亮點

創辦自己的創業公司

一些名人甚至創建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是說唱歌手和製作人安德烈博士。 Dre” Young 的耳機公司 Beats Electronic 成立於 2008 年 7 月。2014 年,蘋果以 30 億美元收購了該公司。 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緊隨其後的是 1997 年以 4.04 億美元收購 NeXT。 據報導,Dre 博士從這筆交易中賺了 5 億美元,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二富有的嘻哈藝術家。

圖 2:Beats Electronic 是 Apple 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

說唱歌手兼製作人 Jay Z 也曾與 Tidal 一起嘗試過科技創業。 2015 年,Jay Z 以 56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挪威音樂流媒體服務,發誓要把它變成一家可以與 Spotify 和蘋果匹敵​​的公司。 不幸的是,該公司此後經歷了從技術困難到更換領導層的各種問題。 到 2016 年 5 月,Tidal 僅積累了 420 萬用戶,而 Spotify 擁有超過 1 億活躍用戶,其中 5000 萬為該服務付費。 Apple Music 在流媒體服務中位居第二,擁有 2700 萬訂閱者。

對趨勢的看法譜

雖然有些人認為名人資本的湧入是負面的,並預示著科技泡沫,但其他人對此持積極態度。 下面,我們代表其中一些想法和理由:

負面的

“傻錢”的湧入和技術泡沫的跡象

“你知道有一個泡沫,”俗話說,“當漂亮的人出現時。” 根據哈佛商學院教授喬什·勒納(Josh Lerner)的說法,名人投資可能預示著“市場頂部——不知情的人正湧入熱門投資領域”。 許多專家擔心這是科技泡沫的又一個跡象。

隨著 VC 越來越挑剔他們的賭注,資金開始枯竭,初創公司不得不在融資方式上變得更有創意。 根據斯特恩商學院教授 Aswath Damodaran 的說法,“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幾年。 籌集資金並不容易,風投要求更好的條件。” 部分原因是公司上市放緩——去年是美國 IPO 自經濟衰退以來最慢的一年。

因此,那些在太空中更加憤世嫉俗的人將這種最近的趨勢視為“愚蠢的錢”的湧入。 需要明確的是,“啞”並不是指名人投資人的智慧。 事實上,許多人顯然熟悉財務術語和業務。 然而,人們在他們選擇的職業中可能很聰明和精明,但在資產配置方面仍然不明智。 許多人警告說,當人們超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時,會有危險。 早期比特幣投資者安德烈亞斯·安東諾普洛斯(Andreas Antonopoulos)稱名人參與 ICO 是現代的“擦鞋童時刻”,指的是著名的喬·肯尼迪(Joe Kennedy)名言,描述了他在 1929 年華爾街崩盤前從擦鞋匠那裡收到的股票提示。

另一個流行的觀點是名人投資可能會適得其反。 而且,雖然一些企業家很高興邀請名人參與宣傳,但老練的投資者往往會迴避它。 根據福布斯的一篇文章,“風險投資公司通常不鼓勵名人的參與,因為此類投資通常伴隨著對好萊塢式‘甜頭’的驚人需求,例如‘顧問期權’,它降低了名人的投資成本,同時稀釋了其他投資者。”

有利的

更好地投入初創公司而不是輕率地花費

有一些風險投資家歡迎新趨勢。 Storm Ventures 的風險合夥人 Anshu Sharma 表示,他很高興看到富人投資公司而不是坐視他們的錢:“如果更多的富人幫助人們創辦公司,而更少的人追逐 1 億美元的公寓購買紐約,我們會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如果名人代言是真實的,它們可以有效地建立市場意識,幫助完成一輪,甚至提高員工士氣。 Lerner 教授提到,名人風投可以被視為名人影響公眾的內在能力的“自然延伸”——近年來通過 Twitter 和其他社交媒體得到增強——直接用於銷售產品。 除了銷售之外,名人還可以成為產品或服務的有力倡導者。 根據 Ashton Kutcher 的說法,“我認為,當公司遇到監管或只是從戰略性 BD 情況中接到回電話時,名人的用處是在發聲。” 當優步面臨紐約市的禁令時,擁有超過 1800 萬推特粉絲的庫徹利用該平台解決了這個問題。 雖然將優步最終的成功歸功於其可能並不准確,但擁有一個可以激活的網絡是有幫助的。

2015 年 Ashton Kutcher 的推文圖片,說
資料來源:財富

我們的看法

首先,並非所有名人投資者都是生來平等的。 根據 Troy Carter 的說法,“你不能將 Ashton Kutcher 作為一個真正的產品專家,對技術有著真正深刻的理解,與一個想要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但沒有投入時間的情景喜劇明星屬於同一類別。 。”

歸根結底,名人投資的大趨勢既不好也不壞。 相反,必須逐案判斷潛在的名人投資。 正如 50 Cent 和 Vitaminwater 之間的合作所表明的那樣,名人投資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其他時候,會有失敗,就像賈斯汀·汀布萊克和他試圖重振 Myspace 的失敗一樣。 也許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如何評估和利用參與。

要正確評估名人投資者的價值,應該考慮:

  • 投資者的知名度有多高。 一般來說,投資者知名度越高,接觸或聯繫他們的難度就越大。 因此,即使是最善意的高調投資者也可能會置身事外。
  • 它從您的企業中帶走的能量。 無償更新、冗長且無益的“策略”對話以及花時間與投資者協調時間表以完成獲取簽名等任務會消耗精力。 找到一個可以提供戰略指導和關注的敬業投資者總是比那些轉動你的輪子的人更可取。
  • 名人個人品牌的一致性和風險。 當名人和產品保持一致時,最有效的股權代言夥伴關係就會出現。 例如,如果像賈斯汀比伯這樣的名人投資一家云基礎設施公司,這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 人們還應該評估名人最終成為頭條新聞並造成不良宣傳的風險。

離別的思念

泡沫與否,繁榮或蕭條,名人風投很可能會留在這裡。 在低利率和高估值的環境中,只有那些擁有大量資本的人才會為初創公司的有吸引力的機會留出一些資金。 在一天結束時,“你想笑就笑。 名人風投是……一個跡象表明,矽谷最看重的技能組合可能不是你知道什麼,而是誰。 這是一項目前可能奏效的技能,但它卻讓矽谷陷入了繁榮與蕭條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