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問題陳述——它們是什麼以及如何構建它們
已發表: 2022-03-112006 年,微軟採取了競爭性舉措,並發布了 Zune,這是它的未來主義版本,一鍵式,每一首歌都在你的口袋裡 iPod。 屏幕上的顏色很有衝擊力,界面以漂亮的極簡字體為主導。 挑戰蘋果是一個大膽的舉動,但在產品領域,成功並不總是第一。
可以說,Zune 獨有的功能,例如將歌曲從一個 Zune 無線發送到另一個 Zune(中間的一項創新功能)與 iPod 獨有的功能一樣好,使微軟的產品成為一個看似強有力的競爭者. 但相反,這是一個失敗。
為什麼?
你可以找出無數 Zune 不成功的原因(可能還有一堆應該成功的原因)。 一個主要的根本原因是微軟沒有發現 Zune 可以解決的問題。 沒有明確的 iPod 未能滿足用戶需求,也沒有任何新的創新會改變現狀。 Zune 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就沒有解決方案,公司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 Vinod Khosla,Khosla Ventures(一家矽谷風險投資公司)
究竟什麼是“設計問題”?
我們都擁有它們,解決了它們,並且絕對是造成它們的原因。 但簡單地說,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牛津詞典稱問題是“被視為不受歡迎或有害且需要處理和克服的問題或情況”。 是的,但這意味著對期望的結果有意識。 儘管對牛津詞典中的聰明才智給予了應有的尊重,但這個定義缺少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無意識的慾望。
汽車的發明者亨利·福特 (Henry Ford) 曾說過一句名言:“如果我問人們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會說更快的馬。” 他知道手頭不受歡迎的事情是馬太慢了。 但這並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他的客戶無法表達出更深層次的需求。
Richard Buchanan 是一位“設計理論家”,他的職業生涯圍繞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原則。 在他的論文《設計研究與新學習》中,他將設計定義為“構思、規劃和製造產品或服務的人類力量,為人類實現個人和集體目的而服務”,他暗示了用戶未明確表達的需求。 。” 需要注意的是用戶的目的,而不僅僅是不受歡迎的情況。 這種更深層次的需求是用戶渴望的根源,無論他們是否能夠表達出來。
福特的客戶認為他們需要更快的版本。 但福特了解他們更深層次的目的:更快地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 這種區別幫助他避免了簡單地設計一匹更快的馬,而是打開了創造以前從未存在過的東西的大門。
問題不僅僅是不受歡迎的情況或偏離規範的問題——儘管這些仍然是問題的有效定義。 對於設計師和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案來說,問題是一種未滿足的需求,如果得到滿足,就可以滿足用戶的目的。
為什麼要提出問題?
設計問題的框架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過程的第一步。 它優先考慮剛剛討論的元素:用戶和他們希望實現的目的。 這意味著在發現根深蒂固的慾望方面,第一輪用戶研究可能是革命性的。 進行用戶訪談或桌面研究,例如競爭分析,可以揭示對潛在用戶的洞察以及他們面臨的問題。
例如,一個設計問題陳述可能是,“新媽媽需要一種與支持小組建立聯繫的方式,因為他們花大量時間與嬰兒獨處,最終感到孤立和孤獨。” 這些媽媽根深蒂固地渴望知道她們並不孤單,而新產品可能會幫助她們實現與他人聯繫的目的。
設計團隊可以開發應用程序、社交網絡平台,甚至是媽媽們可以聚集的實體場所。 問題陳述將指導團隊導航決策和功能,例如,我們應該使用人工智能嗎? 它應該鏈接到哪些其他應用程序? 環境怎麼設計? 框架問題提供了為用戶制定最佳解決方案的框架。
通過用一個足夠窄的陳述來界定問題,以帶來焦點,但又足夠寬泛以激發創造力,產品設計團隊可以同時專注於解決設計問題和對創新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
識別障礙和機會
當你知道你想去的方向時,你就能看到你面前的東西。 有了根植於用戶目的的明確定義的問題,就更容易看出在實現最終目標的過程中存在哪些障礙。 如果在項目開始時清楚地說明了問題,它可以作為一個鏡頭,通過它找到可能被忽視的額外機會。
圍繞設計問題解決調整團隊
在不知不覺中,團隊成員——利益相關者、設計師、開發人員,甚至用戶——在他們的腦海中對最終產品應該是什麼樣子都有不同的印象。 他們每個人都在以不同的心理模型以略微不同的方式思考它。 可以說,構建問題的最大影響是它如何協調這些不同的觀點。
構建問題的過程在引發有效對話和決策的框架內收集多個觀點。 一旦做出明確的聲明,就可以管理對團隊的期望並協調努力。
指導項目和所有未來決策
產品團隊可以在沒有定義問題的情況下運作——它一直在發生。 但是當一個明確的聲明聲明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時,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在那個單一的結果上。
作為產品設計簡報的一部分記錄的結構良好的設計問題陳述是衡量選項和衡量成功的簡單工具。 一個好的設計問題陳述將為創造力留下空間,但它最終提供了一個清晰的鏡頭,通過它可以查看項目的每個元素。
概述問題陳述和設計過程步驟就像一個過濾器,過濾掉多餘或不相關的想法,只保留那些滿足需要的想法。 隨著設計過程的進展,團隊應該參考最初的問題陳述,並確保正在設計的內容仍然解決產品設計概要中記錄的核心問題陳述。
上帝給了我們十支手寫筆……我們不要再發明另一個了。 – 史蒂夫喬布斯對 Apple Newton 不必要的手寫筆的厭惡
從長遠來看節省時間和金錢
通過對產品最終目的的共同觀點和認可,設計過程可以更有效地運行。 在創新項目中總會有不可避免的切線和死胡同,但當一切都是通過尋找解決單個問題的方法來驅動時,即使是這些學習也會更有洞察力。
從對需要解決的設計問題的共同理解出發,還可以防止公眾尷尬——除了失敗的產品。 當 Juicero 推出其奢華的榨汁機時,它遭到了抨擊和嘲笑,因為它對任何人都可以用手做的事情收取高價——從包裝中擠出新鮮果汁。 它設法籌集了 1.2 億美元的投資,但在推出 16 個月後暫停銷售。
最終,該產品為果汁愛好者帶來了很少的價值,因為它解決了一個不存在的問題。 並不是每個想法都應該被執行,一個結構良好的問題陳述可以幫助確定哪些想法應該留在速寫本中。

幫助與用戶建立情感聯繫
除非您知道誰在掙扎,否則無法定義問題。 通過花時間進行研究並與潛在用戶交談並詢問他們當前的情況以及他們的感受,您的團隊可以突然進入用戶的位置。
問題構建階段所需的情感參與使產品與它要服務的人保持一致。 用戶的動機、願望和恐懼可以創建一個框架來衡量所有的想法和建議。 從人類的角度看待問題將不可避免地闡明直覺和情感洞察力,這將使產品更可愛。
問題如何被框定?
儘管構建問題的好處是顯著的,但它通常是一個被跳過的步驟。 收到包含視覺方向和功能要求等所有內容的完整構建的設計簡報並不少見。 有時這就是您加入團隊時所需要的一切。
但是,如果您正處於項目的開始階段,並且已經做出了視覺和功能決策,那麼值得退後一步來定義產品正在解決的問題。 有時有足夠的時間來做這件事,有時會有阻力和有限的資源。 無論您身在何處,總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所有相關人員清楚地了解情況。
如果我有一個小時來解決一個問題,我會花 55 分鍾思考這個問題,然後花 5 分鍾思考解決方案。 - 艾爾伯特愛因斯坦
四個 W:要回答的問題
理想情況下,這是一種將關鍵利益相關者聚集在一堆便利貼和一面大牆上的方法。 通過提出四個簡單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一起綜合內容以找到重點和清晰度。
- 誰受到影響? 誰遇到了問題? 是否可以進一步指定該用戶(通過人口統計、角色、動機、處於這種情況的原因)?
- 問題是什麼? 有哪些鬥爭? 需要完成什麼任務? 哪些痛點需要緩解?
- 它發生在哪裡? 用戶遇到問題的背景是什麼? 它是在物理空間還是數字空間中? 還有誰參與?
- 為什麼這有關係? 為什麼這個問題值得解決? 它給用戶帶來了什麼價值? 它給企業帶來什麼價值?
移情地圖:設身處地為用戶著想
移情圖是 UX 設計中使用的常用工具,在產品開發的許多階段都有幫助。 在這裡,一開始,它會立即將團隊與用戶聯繫起來,以了解他們的目的可能是什麼。 根據您在問題框架階段的時間量,此方法可能涉及用戶訪談和觀察陰影。
- 聽到和看到。 用戶遇到什麼樣的評論或概念? 其他人說用戶會接觸到什麼? 用戶觀察周圍的其他人在做什麼? (此類別說明了用戶的周圍環境。)
- 說和做。 用戶的評論和行為是什麼? 他們對別人大聲說什麼? 他們在實踐中做了什麼? (這些是明確完成的,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的事情。)
- 思考和感受。 用戶會怎麼想,但要自己保持? 他們如何在情緒上對情況做出反應? 他們的願望是什麼? (通過簡單地觀察用戶並不總是很明顯,但可以通過對話採訪來揭示。需要一些挖掘才能理解潛意識層面發生的事情,但這是可以找到深刻見解的地方。)
- 痛苦和收穫。 用戶有什麼挫敗感? 什麼體驗是不必要的或令人失望的? 相比之下,改善用戶生活的體驗又如何呢? 什麼效果好? 用戶在何時何地最快樂? (這些是經驗的結果。)
最後的問題陳述
這是一種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您發現的見解和您可以構建的最終問題上。 設計問題陳述結構模板就像 MadLibs 中的一個頁面,一個帶有空格的句子,用於填充您的見解。 它創建了一個植根於團隊集體思維的簡明陳述。 重要的是要使聲明足夠具體,以便對產品有共同的願景,但要足夠廣泛,以允許創造力和新的見解。
以下是一些設計問題陳述示例格式:
-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我(角色)試圖(動詞)但是(障礙)因為(原因)這讓我感覺到(情緒反應) 。 ”
- 例如,“我是一位新媽媽,試圖以最好的方式照顧我的寶寶,但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得很好,因為我總是一個人在家,沒有人陪伴談論它,這讓我感到孤立無援。”
- 從用戶研究中得出:“(Persona)需要一種方法來(用戶的需要) ,因為(洞察力) 。 ”
- 例如,“新媽媽需要一種與其他媽媽建立聯繫的方式,因為他們白天經常獨自在家,感到孤立無援。”
- 使用 4 Ws:“我們的(who)有(what) when (where) 的問題。 我們的解決方案應該提供(為什麼) 。 ”
- 例如,“我們的新媽媽的問題是,當她每天獨自在家時,沒有人可以談論照顧寶寶的最佳方式。 我們的解決方案應該為她提供一種與其他媽媽建立聯繫的方式,讓她感覺不那麼孤立和孤獨。”
每個好的問題框架階段,無論多麼簡單,都應該:
- 避免提出解決方案。 用有形的特性和功能來思考很容易,但這些只會分散人們對基本問題的初步理解。
- 問為什麼。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有助於在表面下找到洞察力。 但正如 Fast Company 撰稿人 Tina Seelig 所寫,問“為什麼”可以讓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情況。
- 反映。 花時間退後一步,尋找聯繫和模式。 這就是可以將產品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的洞察力所在。
- 保持通用性。 避免使用行話或任何不必要的複雜性。 這個問題應該很容易讓任何人理解,最好是複述。 使團隊成員能夠輕鬆地談論您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這將在項目中建立信心和熱情。
忘馬,送車
什麼是設計問題陳述? 一些客戶可能會設置一個明確定義要解決的問題的簡報。 其他人可能不知道這個關鍵階段。 您有機會帶領客戶退後一步,評估該產品存在的原因。 您可以一起調整團隊,制定框架並啟動有效和高效的流程。
也許這一步的最大價值在於了解人類的心理。 從客戶的角度構建問題可以讓您更有效地交付人們從來不知道他們需要的東西。 前 IDEO 設計師 Dave Thomsen 寫道,以人為本的方法可以帶來巨大的用戶利益和目的。
當設計師設計的產品與用戶期望的目的有著深刻的聯繫時,建立產品體驗和在情感層面與人們聯繫的品牌變得更加容易。 反過來,這些產品不僅會更成功,而且在使用它們的人的生活中會被證明更有目的性和意義。
• • •
進一步閱讀 Toptal 設計博客:
- 電子商務用戶體驗——最佳實踐概述(附信息圖)
- 以人為本的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
- 最佳 UX 設計師作品集——鼓舞人心的案例研究和示例
- 移動界面的啟發式原則
- 預期設計:如何創造神奇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