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會成為“假新聞”的剋星嗎?
已發表: 2020-04-18故意傳播不准確的新聞以散佈恐慌和混亂一直是過去五年過度信息共享的禍根。 從製造政治偏見以改變選舉結果到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引起世界恐慌,假新聞對社會和政治問題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越來越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剋星來對抗假新聞。 複雜的人工智能工具一直在加緊運行事實檢查算法,以向世界提供真實的新聞和可靠的信息。 但是他們能夠完全消除假新聞嗎? 這是數據科學家仍在努力解決的問題。
目錄
介紹
2019 年對印度來說是多事之年,大選、查謨和克什米爾安全人員遭到駭人聽聞的襲擊、第 370 條被廢除,以及全國范圍內對《公民身份修正案》的抗議主導了國家新聞和媒體。 多虧了 WhatsApp、Twitter、Facebook 和其他社交媒體渠道,虛假信息的平等和廣泛傳播正在四處傳播。
《經濟時報》的一篇文章(鏈接至: https ://tinyurl.com/w86mclp )將 2019 年標記為“假新聞之年”,事實核查團隊幾乎整年都在密切關注。 假新聞對社會的影響不僅僅是意識形態和政治上的分歧。 在許多情況下,這與殺害少數民族和針對他們的暴民暴力一樣不利。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互聯網用戶(5.6 億人),印度為了獲得數字化能力而對社交媒體的消費在假新聞方面一直是虎頭蛇尾。
在世界領先的經濟體和進步的燈塔:美利堅合眾國,情況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由於假新聞,美國民主選舉的背景充斥著超黨派觀點,玩弄了公民的恐懼和偏見。 人們普遍認為,人們的投票計劃和行為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發生了嚴重變化。
毋庸置疑,捏造的內容及其具有說服力的性質可能對社會構成真正的威脅,需要一個能夠持續與之抗爭的強大剋星。

製造假新聞
曾經有一段時間,記者和媒體機構曾經是信息的主要來源,他們必須在發布之前驗證來源和信息。 但為了提供 24*7 的新聞報導,現在情況並非如此。 宣傳工廠加班加點地用聽起來可信但不真實的內容填充系統。
如此大比例的虛假政治、文化和科學新聞報導是如何產生的? 不幸的是,人工智能 (AI) 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工具被用於以可信的語氣填充文章以刺激病毒式傳播。 2019 年年中,BBC 的一篇文章(鏈接至: https : //tinyurl.com/yxfsqzwe)報導了由研究公司 OpenAI 構建的文本生成器,該生成器很容易在社交媒體上製造假新聞和辱罵性垃圾郵件。
他們的模型 GPT-2 基於 800 萬個網頁創建,能夠複製初始文本的風格和語氣,但由於可能存在惡意應用程序,因此被認為是不安全的。 該模型後來以較少的參數發布,但由於缺乏人為乾預和關鍵的事實核查而仍然存在爭議。
deepfakes(Reddit 用戶在 2018 年創造的術語)的創建,指的是可以疊加一個人的體格和麵部特徵的篡改視頻和照片,是另一種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假新聞。 從傳播宣傳以煽動仇恨和暴力到誹謗公眾人物,deepfakes 自 2018 年以來一直在新聞中臭名昭著。人工智能驅動的軟件可以在幾分鐘內創建、增強和更改大量視覺數據,以創建具有不同後果的詳細圖像.
傳播者
人們自然會被吸引點擊的標題和令人興奮的內容所吸引。 鑑於訪問方便,社交媒體是虛假內容的最大傳播者。 不願與假新聞結盟,Facebook 和 Whatsapp 已成為主導世界傳播虛假內容行為的兩個社交媒體平台。 全球有超過 24 億活躍的 Facebook 用戶(印度約為 3.36 億)。

全球活躍 WhatsApp 用戶的統計數據為 16 億(印度約為 3 億)。 儘管有事實核查團隊和限制群組消息等行動,但要消除假新聞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除了加強事實核查外,Facebook 為減少虛假新聞而採取的最新措施之一是與世界衛生組織 (WHO) 合作,以打擊與 COVID 相關的錯誤信息。 Facebook 正在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免費廣告,以便將真實信息傳播給廣大用戶群。 在有關該主題的眾多更新中,Facebook 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還宣布,該公司正在與國家衛生部和全球組織合作,及時發布有關該病毒的準確信息。
人工智能是打擊假新聞的答案嗎?
人工智能可能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它被積極用於創建新聞,但人工智能干預也有助於識別和消除它。 人工智能現在被視為在新聞領域區分真假的基石。 這是因為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模式識別輕鬆學習行為。 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經開發出許多算法來區分人類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之間的差異。
它們的主要功能是由神經網絡技術支持的虛假檢測,可以突出文章中的差異並確定可信度。 算法是通過向他們提供來自各種假新聞數據集的現有文章來開發的,這些假新聞數據集由包含真實信息和來源的巨大虛擬數據庫組成。 理論上,人工智能可以搜索網頁,權衡事實,通過考慮域名和Alexa網絡排名等方面來預測來源的聲譽,並發現聳人聽聞的詞來檢測假新聞。
人工智能驅動的分析工具還可以包括立場分類,通過處理文本以分析作者的寫作風格並使用圖像取證來檢測 Photoshop 修改來確定標題是否與文章正文一致。 這可以幫助突出異常並識別假新聞和篡改照片。
識別和打擊假新聞的流行工具
在過去的幾年裡,有幾家公司試圖打擊假新聞。 在抗擊 COVID-19 的最新努力中,Facebook、谷歌、Twitter 和 YouTube 齊心協力,限制和消除有關冠狀病毒大流行的錯誤信息,並在其平台上推出官方指南。
甚至在根據 COVID-19 提供真實信息的緊迫性之前,公司就一直在努力減少不准確和誤導性信息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上的系統傳播。 位於印度的事實核查平台 MetaFact 使用人工智能實時檢測和監控假新聞,篩選在線生成的所有數據。

“MetaFact 正在構建一個自我可持續的、用戶友好的生態系統,通過使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 (NLP) 驅動的元數據和基於對話的信息分發平台來打擊假新聞、宣傳和錯誤信息。 了解更多社交媒體和其他行業如何使用人工智能。
我們的目標是在整個社區建立社交媒體意識,並通過使用數字媒體掃盲計劃幫助教育下一代專業人士,重點關注發展中國家,”該網站說,該網站突出顯示了經過事實核查的故事。 BOOM 和 Check4Spam 等其他平台在同一域中運行,驗證社交媒體帖子以檢查可能傳播錯誤信息的故事和標籤。
在全球範圍內,Spike、Hoaxy 和 CrowdTangle 等公司也監控內容,涵蓋大量數據以檢查異常情況。 他們甚至預測什麼會推動更多的參與並密切監控。 一家名為 Pheme 的公司在讀取用戶生成和在線內容的真實性方面取得了技術飛躍。 內容和技術巨頭谷歌趨勢通過觀察搜索和挑選異常來證明它的價值。 還有許多其他工具與廣播公司產生了共鳴,以提供無假內容。
假新聞的未來
評估由人工智能“機器生成”的新聞的合法性只是消除它的第一步。 由於可靠的廣播公司和出版商都廣泛使用自動完成、文本摘要等工具,因此需要進行更多檢查以識別和刪除假新聞。
專家們繼續對未來每條內容在傳播前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實時驗證充滿希望。 對假新聞的認識日益提高是他們覺得人們會抵製本質上不真實的信息的另一個原因。 結合更複雜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意識,希望影響世界的假新聞會減少。